文档介绍:南关学校2013——2014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
《武松打虎》导学案
周次:第二周(—-—3。7) 课型:新课 主备人:保继霞 备课组长:
学习目的:
1.自读课文,积累出狂言,怕人耻笑”。你的看法怎样?
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回忆旧知。
二、合作交流,品读质疑。
细读“打虎”部分,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标划武松打虎的动作词语,有关老虎的描写,赏析品味.
,概括评价武松。
3。标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4.。文中反复出现官府榜文,作用是什么?
,对猎户的描写有哪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回忆总结,拓展延伸。
?
南关学校2013——2014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4
?有人认为,武松和老虎的遭遇是他的性格导致的,你认为呢?
四、达标测评,稳固内化。
阅读《水浒传》第四十三回“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答复以下问题。
(李逵)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团团血迹。李逵见了,一身肉发抖;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道:“我从梁山泊归来,,背到这里,倒把来和你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便不抖,赤黄须早竖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戮,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拿了朴刀,,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权利,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掀再剪:一者护那疼痛,,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母子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1、文中写李逵“一身肉发抖”“把不住抖”“心头火起便不抖”,你怎么理解他心理变化的过程?
答: 
2、“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 
3、武松和李逵你更喜欢哪一个形象?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你更喜欢哪一个过程?和同桌交流一下,说不定你俩可以展开一场辩论呢。
南关学校2013——2014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5
教后反思:
《隆中对》导学案
周次:第二周 课型:新授 主备人:保继霞 备课组长:
学习目的: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通过课文,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策及策略。
3.理解时年26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目光。
学习重点:
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难点:
1.学会翻译文言文,理解文章大义。
2.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习时间:2课时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遂 诣 亮 屏 人 倾 颓 度 德 量 力 信 大 义 猖 獗 吴 会 殆 存恤 民殷国富 帝室之胄
诸 戎 箪食壶浆 乐毅 汉沔
2。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1)陈寿著《三》《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陈寿,字 , 朝人, 家。诸葛亮,字 ,曾隐居隆中,后做 丞相.
(2)“对",对策。古代臣子答复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