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第1 课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241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第1 课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ppt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2/4/3 文件大小:2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第1 课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一数学衔接课
第1页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差异
1、知识差异
(1)初中内容不适当删减、降低要求,造成学生“双基”无法到达高中教学要求;
(2)高中数学要求较高。
第2页
2、学****方法差异 (1)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高一数学衔接课
第1页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差异
1、知识差异
(1)初中内容不适当删减、降低要求,造成学生“双基”无法到达高中教学要求;
(2)高中数学要求较高。
第2页
2、学****方法差异 (1)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
高中:课堂密度加大,知识之间联络亲密。
(2)初中:比较重视技能模仿。
高中:更重视思维、创新。
(3)初中:重视形象思维。
高中:更重视抽象思维。
第3页
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在哪里?
这8块内容入学前能够再巩固下
第4页
1.立方和与差公式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教材中
已删去不讲,但进入高中后,它运算公式
却还在用。比如说:
(1)立方和公式:a3+b3= (a+b)(a2-ab+b2) ;
(2)立方差公式:a3-b3= (a-b)(a2+ab+b2) ;
(3)三数和平方公式:(a+b+c)2=a2+b2+c2+2ab+2bc+2ac;
(4)两数和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
(5)两数差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
第5页
2.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在初中已经不作要求了,
同时三次或三次以上多项式因式分解也不作
要求了,不过到了高中,教材中却多处要用到。
因式分解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
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用求根法分解关于x二次三项式。
第6页
值为________.
经典精讲
【例1】 已知
,则
【例2】 因式分解
1.
2.
第7页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
这也是初中不作要求内容,不过分子、分母
有理化却是高中函数、不等式惯用解题技巧,
尤其是分子有理化。
第8页
4.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是初高中衔接中最主要
内容,二次函数知识生长点在初中,而发展点
在高中,是初高中数学衔接主要内容.二次函
数作为一个简单而基本函数类型,是历年来高
考一项重点考查内容,经久不衰。
第9页
简单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通常先将不等式化为
标准形式,然后求出对应方程根(假如有),
再写出不等式解集:大于0时两根之外,
小于0时两根之间。
第10页
5.根与系数关系(韦达定理)
在初中,我们普通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
配方法解简单数字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而到了高中却不再学****不过高考中又会出现
这一类型考题,所以提议: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判别式,
并能用判别式判定根情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
并能利用它求含有两根之和、两根之积
代数式(这里指“对称式”)值,能结构以
实数p、q为根一元二次方程。
第11页
一、一元二次方程根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 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
(1) 当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2) 当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3) 当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根判别式
第12页
一、一元二次方程根判断式
【例1】不解方程,判断以下方程实数根个数:
说明:在求判断式时,务必先把方程变形为一元二次方程普通形式.
第13页
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 两个根为:
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由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发觉,所以通常把此定理称为韦达定理.上述定理成立前提是 .
第14页
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
第15页
6.图像对称、平移变换
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
对其图像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
原点,对称轴、给定直线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第16页
7.含有参数函数、方程、不等式
初中教材中一样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