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关爱生命以心唤心.ppt

格式:ppt   大小:1,316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爱生命以心唤心.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4/3 文件大小:1.2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爱生命以心唤心.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爱生命以心唤心
第1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关于“教师”的隐喻
农业社会—教师是“园丁”;
工业社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半工业社会—教师是“蜡烛”;
信息社会—?
教师是学生的关爱生命以心唤心
第1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关于“教师”的隐喻
农业社会—教师是“园丁”;
工业社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半工业社会—教师是“蜡烛”;
信息社会—?
教师是学生的同行者;
教师是乐队中的首席;
教师与学生“交相辉映”
第2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童年:奠定一生的心理根基
贴附理论(attachment therapy)
1、亲密接触、怀抱、相处;
2、出生是一次巨大的分离,心理挑战和心理创伤;
3、婴儿依靠贴附母亲度过最初的担心(恐惧、焦虑);
4、客观原因使得很多婴儿没有满足贴附;
5、不安全感、焦虑、想到死亡、疏离、忧郁、悲伤等。
第3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存在性焦虑” ——“本体性安全感”——“基本信任”——忍受分离——确定性
我应不应该存在——通过他人的投射性反应——我的存在被在意、被惦记——我是有意义的
“先有后好”:存在(“存在就是被感知”)——有意义的——好的、有价值的
第4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客体关系理论
1、与母亲合一、与母亲分离、***上的分离、心理上的分离(镜像阶段);
2、相对稳定的、稳固的养育人(稳固的镜像帮助婴儿确认自己);
3、母亲是最好的,也可以是母亲以外的人,但要稳固;
4、换人频繁、不固定、多人接手(无人接手)导致儿童自己破碎(不确定性);
第5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5、人格心理不和谐
历经分离、被抛弃、问题行为(被关注)、破坏倾向等
回家与离家—对待亲情(漂泊、在路上);
经营与放弃—对待事业、感情(曹先生的案例);
渴望成长与破坏行为—对待自我(问题青少年);
自我不统一、人格碎片、难以协调。
第6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发育分期
名称
年龄
作用器官
心理关键
口欲期
0—
口、唇
心理安全感
肛欲期
1.5—3
肛门
控制、自律
性器期
3—6
性器官
异性分辨、与父母相处
潜伏期
6—12

压抑、融入外部世界
第7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人格结构
超我
自我
本我
第8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本我—自然之我,即时满足,生物本能;
超我—理想之我,社会化的结果;
自我—现实之我,协调本我与超我;
个人还要面对客观世界;
一仆三主的关系;
三者之间的平衡,动态平衡,是人格健康的标准;
心理问题就是自我遭遇威胁。
第9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指向“外”的宣泄:犯罪
心理不适
指向“内”的宣泄:心理问题
第10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青春期:潜伏之后的动荡
心理原因:
6—12岁是心理发育的潜伏期,早年的停滞全部潜伏了,没解决的问题“固着”,不会自动消失,忘记就是潜伏;
“未完成事件”被激活
“退行”(心理或身体)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反应,重新经历早年事件,再度解决。
第11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生理原因:
生理发育加速,第二性征出现,性别变化明显;
生理动荡引起心理不适,第二断乳期,回到婴儿的需要;
社会原因:
家庭—青春期遭遇更年期;
父母处于人生转折;
社会要求提高,期待多,人生挑战增多(考试、升学、竞争、人际关系等)。
第12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成长:生命影响生命
父母的作为:
用心、适度;
建构良性的家庭关系(一个口吃的男孩);
家庭是一个结构,尽量保持平衡(失衡就会导致病态补偿、倾斜关系、亲子同盟、双重束缚);
经营好自己是最好的教育(不学****的父母与学****的孩子)。
第13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教育者的作为: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
留意孩子的历史,真诚给与接纳;
保留孩子成长的空间,等待与陪伴;
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知识教学是成长一个条件;
从点燃到辉映,生命的转换,助人自助;
分工协作的工作组合,专职心理教师是必要的。
第14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
工作方法:
代替
通向抗逆力的常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