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一)实习目的
农业昆虫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否则会脱离实际,无异于空中建楼阁。该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十分紧密,实践是掌、月桂等。
为害症状:寄主植物有柑桔、枣、椰子、月桂等。雌成虫及若虫常群集于果上为害。
识别特征:雌介壳近长方形,黑色,第一壳点斜列于前端,第二壳点占整个蛤壳大部。雄介壳小而窄、长形,除第1壳点为黑色外,全为灰色。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3-4代,以雌成虫或卵越冬。4月若虫蔓延至新梢,5月下旬移到幼果上为害,7月下旬移至当年夏梢为害。8月上旬在叶及果为害。:柑桔、黄杨、龙眼等。
为害症状:刺吸计液,植物枝枯叶焦。
识别特征:雌虫介壳细长,紫褐色,周围有白边,前端尖,后端宽,中央有1
纵脊,似箭头状。雄介壳:白色,两侧平行,壳背有3条纵脊。
发生规律:1年3代,多以受精雌虫越冬,少数若虫越冬。第1、2、3代若虫发生时间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9月上旬。成虫于10月下旬出现。第1代若虫多在老叶上寄生为害,第2世若虫大部分寄生在新叶上。第3代雌成虫产卵期长,卵产于母体下。
:柑桔等。
为害症状:夏秋期发生为害较重,导致落叶、果实生长不良。
识别特征:雌虫介壳圆形,略扁,紫褐色,第1次蜕皮壳位于中央,似帽顶状,2个壳点在中央相重叠。雄介壳长卵形,体略小。
发生规律:不同地区世代数有差异。以受精雌成虫越冬。以两性生殖方式,产卵于介壳下。孵化若虫找到适宜寄生处即固定取食,并开始分泌蜡质覆盖体背。雌若虫多在叶背、果实上为害。:柑桔及多种园林树木。
为害症状:幼虫在树主干干基蛀食木质部及皮层,粪渣不完全外排,粗锯木屑状。
识别特征:成虫触角白第3节起基部1/3有淡蓝色毛环。鞘翅肩部密布刻点,翅面上有许多白色绒毛斑,排列不规则。
(二)、杜绝虫源加强检疫措施,苗木漠甲烷(36-40g/m3)熏蒸2、农业防治合理修剪(透光通气),剪除虫枝,局部发生时用刷子稻草等刷除枝干上的蛤虫3、生物防治澳洲瓢虫、大红瓢虫4、化学防治用药适期:孵化盛期(第一代整齐,防效最好).机油乳剂100-150倍液(但花蕾期和果实转色后慎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10%毗虫咻2500-5000倍液;松脂合剂18~20倍液(冬季8-10倍):菜蛎是十字花科蔬菜蛎虫的总称,主要有以下三种:
桃蛎、萝卜蛎(菜缢管蛎)、甘蓝蛎(菜蛎)
直接为害:以成若蛎刺吸寄主植物汁液为害;24小时,一头蛎虫
。
症状:叶片退色、变黄、卷曲,影响包心、抽梢;喜食嫩芽、嫩茎、花梗,使花梗畸形,影响结实,对留种地威胁大。
间接为害:传播多种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病毒
(CMV)分泌蜜露honeydew,诱发煤污病
(三)
吸食叶片、茎杆汁液:稻飞虱类、叶蝉、蓟马等
咬食叶片成缺刻:稻蝗、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等
潜叶为害:稻潜叶蝇等
为害稻根:稻根叶甲、稻水象甲等
钻入茎叶为害: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等
为害谷粒:稻蜻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