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碱伤害事故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碱伤害事故案例.doc

上传人:酒酿小樱桃 2022/4/3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碱伤害事故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碱灼伤事故案例

[案情介绍] 1981年10月18日,“华春”轮驶进某港,在所载的货物中有一批烧碱。包装方式为钢制圆桶型密封容器,外用塑料薄膜,木制托盘简易成组包装。卸货时港区采用的钢丝绳吊具没有支架,起吊时钢丝绳收紧后使包装件受勒摆动出回收清液池外,蒋某不假思索地赶过去牵拉水带,想重新放入回收池内。不料,摆动的水带溅出的少量热清液(含碱)溅到他的面部和颈部,致其烫灼伤。在对蒋某受伤处进行一番清水冲洗后,为慎重对待,又将其送医院救治。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蒋某在排放清液时,思想麻痹大意,阀门开得过大,致使牵入清液回收池的消防水带摆动出池外,溅出的热清液致其烫灼伤;蒋某违反了操作规程,冒险蛮干,不是先关小或关住排清液的阀门再去固定消防水带,而是在阀门开大、消防水带摆动剧烈的情况下去牵拉消防水带;蒋某没有按规定穿劳动防护用品,在不佩戴安全防护面罩和穿防护靴的情况下,就去处理正在摆动的排清液消防水带的异常情况。   
间接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接清液管的消防水带未进行有效固定,致使排清液阀门开大时消防水带摆动过大,热清液乱溅。   
    管理因素   
    ,只是对蒋某进行了提醒,但未进行严格及时的纠正、整改和彻底消除。   
    ,致使出现了职工上岗操作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违章行为。
   
    ,操作工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警惕性。   
预防措施   
    ,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制成安全警示标牌,分别挂在半脱和变脱熔硫釜处。   
    ,并对岗位操作工、维修工进行认真的培训,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面罩、手套、长筒水靴)进行一次细致清查,配置齐全,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和破损,以确保操作人员的正确穿戴。   
    ,发至全厂所有岗位,组织学习,举一反三,让所有人都吸取事故教训。   
一起强碱溶液灼伤事故的分析
一起强碱溶液灼伤事故的分析
2000年12月26日,黑龙江省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热碱液喷出伤人事故,造成1名检修人员面部灼伤。
一、事故经过
   2000年12月26日21时许,黑龙江省某化工企业碱洗工段操作人员张某在对现场进行巡回检查时,发现该工段碱液配置罐至碱液贮罐的地面管线上的阀门漏液,地面有积水,经确认是阀门填料漏。于是找来检修工李某准备更换阀门填料,首先2人关闭了漏液阀门两端连接2个贮罐的阀门,然后李某对漏液的阀门进行填料更换,王某在一旁监护。在更换过程中,因需弯腰低头作业,为方便期间,检修工李某将防酸碱罩摘下,递给了站在一旁的王某。当解开阀门压盖螺栓后,从阀门填料的密封处喷出一股夹带碱液的蒸汽,溅在李某面部,造成李某面部灼伤,王某立即将李某扶至附近泵房内的洗眼器处进行冲洗,幸好李某戴着近视镜,才没有造成眼部灼伤,后送医院进行治疗。
二、事故原因分析
   该工段因生产需要使用5%NoOH碱液对工艺介质进行洗涤,在室外装置区设有NaON碱液配置罐和NoOH碱液临时贮罐,2罐之间连通的管线沿地面敷设。为防止冬季碱液管线内积液冻堵,在管线外敷设蒸汽伴热管线和保温材料。
   当NoOH溶液自配碱罐输送至临时贮罐后,2罐相连管线内残存的碱液因受热汽化而使管线内压力增大,当解开阀门填料压盖时,蒸汽夹带碱液喷出造成检修工李某面部灼伤,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检修工李某在作业过程中未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具,违章作业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检修工李某和监护人王某安全意识淡簿,工厂安全管理存在不足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工艺设计不合理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另外,监护人王某未尽到监护职责,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三、防范措施
   事故发生后,该企业对此次事故非常重视,针对事故发生原因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1. 以此次事故为教训,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反“三违”活动,对岗位存在的“三违”现象,进行排查登记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严格考核,形成了人人遵章守纪,人人重视安全的局面。
   2. 对引发此次事故的碱液管线取消伴热,增加了氮气吹扫管线,可以在配液完成后半部将管线内的残存的碱液吹至临时贮罐,既防止了工艺上的冻堵现象,又有效地防止了类似作业过程事故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