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家庭健康.ppt

格式:ppt   大小:3,744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庭健康.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4/4 文件大小:3.6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庭健康.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家庭健康
第1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课堂练习

如:,1日3次(片剂规格:,开一盒)。
胃肠炎: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于2022年,星期三
⑹受肠管内狭窄或肠管外压迫的阻碍:
①肠管内肿瘤、手术后并发的肠粘连、肠梗阻、慢性炎症
②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腹水、怀孕等
第14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便秘的危害
⑴引起肛肠疾患:引起或加重痔疮、肛裂、肛门感染、直肠炎、直肠脱垂
⑵导致胃肠神经功能紊乱:食欲不振、嗳气、腹胀、腹痛、口臭等
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发作、脑出血、中风猝死
⑷诱发妇科疾病:女性痛经、阴道痉挛、尿潴留、尿路感染
⑸影响性生活:男性功能障碍
⑹诱发结肠癌:严重便秘 10%结肠癌
第15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便秘的治疗
◇长期或习惯性便秘者需经医生诊断治疗。
△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
△饮食要规律
△经常运动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杂粮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第16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每天早起后空腹喝一杯
蜂蜜水,除了润肠,还能
增加饱腹感,利于减肥
第17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玉米属于粗纤维,能加快肠胃的蠕动。
香蕉也具有一定润肠通便作用。
中医论证,经常用黄莲花茶、药用玫瑰泡茶喝对便秘的调理治疗效果最明显。
第18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粗制面粉、燕麦、糙米、玉米、豆类、芹菜、韭菜、菠菜和水果等,以增加膳食纤维,刺激和促进肠道蠕动。
芝麻和核桃仁也有润肠作用。
第19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便秘的治疗
◇原则上:减少毒副作用及药物依赖性
⑴西药
①润湿剂:辛丁酯碘酸钠(口服,50-200mg/日),用于粪便坚硬、排便无力、直肠疾患及术后患者。
②乳果糖:(口服液)用于急性及慢性便秘。具有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第20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③容量泻剂:硫酸镁、氧化镁、镁乳、山梨醇、甲基纤维素(含不被吸收的成分)
④栓剂及灌肠法:甘油栓、开塞露,润滑刺激肠壁,用于小儿及年老体弱者。
第21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⑵中成药
①便秘通:主治健脾益气,润肠通便,适用于虚性便秘,尤其是脾虚及脾肾两虚型便秘患者。
②苁蓉通便口服液、五仁润肠丸:用于老年便秘、产后便秘。
③大黄通便颗粒:内科便秘类非处方药。用于实热食滞所致的便秘、食欲不振。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第22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④清火片、牛黄清火丸、清火栀麦片:用于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牙痛,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目赤,大便不通。(6片/次,2次/日)
⑤三黄片:可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
⑥麻仁丸(大蜜丸)、麻仁润肠丸:用于润肠通便。(口服,1丸/次,1-2次/日)
第23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痔疮
定义: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排便时持续用力会造成肛门附近静脉肿大。
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年龄越大发病越多
妊娠期妇女、肥胖者常发生痔疮(因盆腔静脉长期受压迫,血液循环受阻)
第24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分类
内痔:肛垫的支撑结构、静脉丛及吻合支发生病理改变
外痔: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发生病变
混合痔: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的外痔相互融合
第25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第26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第27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自我诊断
症状:
⑴大便干结、大便时间长、久坐、长期咳嗽、久病体虚等先兆体征。
⑵大便时感觉有东西脱出肛门外,可出血、有分泌物、肛门外肿痛,可基本确定为痔疮。
第28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⑶内痔的主要表现:
初期,大便时出血,且血量较多,有时点滴而下,甚至呈喷射状便血,无疼痛及其他不适;
中期,便时痔核可脱出肛门外,便后又自行还纳肛门中;
晚期,大便后痔核脱出肛门外,不能自行还纳肛门内,需用手用力经休息后才能还纳肛门,分泌物较多,多数出血减少,平时甚至也可随时脱出。
第29页,共3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治疗
注意:当发现大便有血,怀疑为痔疮初期就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早诊断,以免贻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