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引流、换药与手术.ppt

格式:ppt   大小:529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引流、换药与手术.ppt

上传人:小落意 2022/4/4 文件大小:5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引流、换药与手术.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引流、换药与手术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它救病人于危难之中。瞬息之间使病人转危为安。
但手术又是一次新的损伤 ,并直接影着肌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如何使病人顺利康复,通过对1425例手术病人的成功治疗,我们认为:引流、换药与手术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它救病人于危难之中。瞬息之间使病人转危为安。
但手术又是一次新的损伤 ,并直接影着肌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如何使病人顺利康复,通过对1425例手术病人的成功治疗,我们认为:引流与换药在外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临床资料
自1991-2019年,统计手术病人1425例。其中肝胆手术285例、胃肠手术302例、妇科手术110例、乳腺及其它普外科手术263例、骨科手术171例、其他手术294例。以上病例均于手术后及时换药,并适时拔除引流物。经上述处理,Ⅰ类及Ⅱ类切口无一例感染,Ⅲ类伤口经引流、换药均愈合良好。
例:胆囊切除术后发热与引流的相关性
术后发热较为常见,发热可致病人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及精神不振。我们通过对82例胆囊切除术后病人的体温测定分析,并进行对照研究,发现胆囊切除术后发热与文氏孔放置引流管密相切关。
(一)研究对象
为97年至99年胆囊切除术病人82例。术前体温正常,无黄胆史及其他伴随疾病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病人。术后均給于抗炎、支持治疗,均无伤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观察组于文氏孔放置乳胶引流管,对照组未放引流管。观察组58例,对照组24例。
(二)观察方法
测定两组术后体温变化并制图进行比较 。
(三)结果分析
从两组体温结果分析 ,观察组平均发热三天,对照组术后平均发热五天。经t检验,P<,两组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最高体温38℃,℃ ,差异不显著。术后4—6日将观察组与对照组体温进行比较,经t检验,P<,有显著差异。表明术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明显优于对照组。
4、是否手术均要放置引流呢?
是否放置引流,需根据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5、什么时候拔出引流管?
4、什么时候拔出引流管,应根据引流情况而定(胆囊引流一般2-3天、肠吻合7天左右、胆道探查T管引流一般术后2周**)。如我们曾遇一例腹壁及膈下巨大脓肿病人,选用硅胶管较长时间引流,逐日拔除,一次治愈,收到了较好疗效。
5、注意事项
放置及更换引流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较深的引流条(片)或引流管应与伤口皮肤缝合固定,以免掉入伤口或脱落。
引流口尽量避开切口。
引流管应避免置于中腹部以免加重小肠粘连;避免接触吻合口。以免引起愈合不良发生漏出。
二、换药
换药是病人术后治疗的重要步骤。无论手术切口还是一般伤口,术后或多或少都有渗血,而渗血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所以,及时换药,不仅减少了细菌感染机会,同时,可以减少敷料与伤口的粘连,减轻患者痛苦和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1、换药的目的
一是及时观察伤口情况以估计预后;
二是及时清除血痂及炎性分泌物,以减少***吸收,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将分泌物送细菌培养+药敏,以指导临床用药;
三是根据引流物的质、量来判断病情。
四是适时拔除引流物。
2、何时换药?
手术切口为一种医源性损伤,术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局部抵抗力下降更为明显,术后易至感染。这种感染多在术后48—72小时表现出来。 所以术后换药以术后48—72小时为宜。
(1)术后切口第一次换药应在术后48—72为宜(有人统计:术后第1-% 术后第3天换药感染率37%。)所以主张术后第1-2天换药)。
(2)对普通感染的伤口,分泌物不多,肉芽上皮生长较好者,以间隔1-2日换药一次为宜;分泌物多的创面,应每日或隔日换药;脓液或渗液较多的创面,应每天换药1-2次;较大较深的伤口,填塞的湿纱布条必须每天换1-2次,必要时更换湿透的外层敷料,不必每次做创口内换药
(3)换药时是否选择抗菌素,一般多不主张局部应用。 多年来,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局部适当应用抗生素换药,有利切口愈合。
换药时间对伤口的影响观察
将226例清创缝合术后需要换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10例,两组患者清创缝合术后均按常规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在清创缝合术后第1 d、第2 d进行首次、第2次换药,然后间隔3 d换药1次,直至伤口拆线;
对照组清创缝合术后按常规间隔1 d换药1次,直至伤口拆线。
:%,%。
参考文献
*《黄家驷外科学》第4版 197页。
**《外科学》第4版566页。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