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谚语俗语包含的哲理 (2).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谚语俗语包含的哲理 (2).doc

上传人:wltawn 2022/4/4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谚语俗语包含的哲理 (2).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三)俗语谚语包涵的哲学思想
1百闻不如一见:理论出真知。  
2有志者,事竟成。 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开展进程;反之,,“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三)俗语谚语包涵的哲学思想
1百闻不如一见:理论出真知。  
2有志者,事竟成。 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开展进程;反之,,“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精品文档请下载)
3荷花虽好,也要绿叶相扶. 比喻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擅长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能无视次要矛盾,因为次要矛盾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又如,“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等亦属同理。  (精品文档请下载)
4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违犯了主、,抓了次要的,,“眉毛胡子一把抓”,亦属此类.  (精品文档请下载)
5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 毛泽东同志常常以此来比喻成绩和错误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要求我们要擅长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获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决定,所以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  (精品文档请下载)
6不谋全局者,缺乏谋一域。 这是说全局和部分是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部分离不开整体,否那么,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所以想问题、办事情,必须着眼整体、顾全大局。又如,
“国兴那么家昌,国破那么家亡“等,同属此理。  (精品文档请下载)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说明事物遗传中的一种必然联络,即规律性。表达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又如,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也是说明这个道理。  (精品文档请下载)
8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 说明外部环境对事物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名师出高徒"、“哥们义气害死人”等都说明了外因的作用.  (精品文档请下载)
9师傅引入门,学艺在个人。 说明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外因作用再大,,再高手艺的匠人也“朽木难雕"。  (精品文档请下载)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说明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中,要分清是非,区分善恶,权衡利害。有益的事,应持之以恒,促使它的质变;有害的事,应防微杜渐,阻止它的转化。  (精品文档请下载)
11万变不离其宗。 是说现象和本质是亲密联络、,它都是本质的表现。  
12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 比喻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外表的、片面的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认识。  
(精品文档请下载)
13书到用时方恨少。是说理论是认识开展的动力。人们到理论中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的缺乏,从而鼓励自身不断地追求知识,扩展视野,:“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那么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又如,“吃一暂,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然后知缺乏"等,同属此理.  (精品文档请下载)
14事实胜于雄辩. 是说理论是检验认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