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文档名称:

聚焦的焦虑a.ppt

格式:ppt   大小:441KB   页数:6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聚焦的焦虑a.ppt

上传人:windurst 2022/4/4 文件大小:4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聚焦的焦虑a.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聚焦”的焦虑
──“focalization”的汉译及其折射的问题
傅修延
反对视觉文化的过度膨胀出发,提出汉语中应建立“观察”(focalization)与“聆察”(auscultation)这样一对概念,以对应人最主要的两种说“你的眼球像月球”,诗和美将荡然无存。
为什么往昔被称为灵魂之窗的“眼睛”会蜕变为解剖学词库中的“眼球”,我认为原因在于我们这个社会理科思维过于发达,技术化大潮的铺天盖地导致了人文艺术的萎靡不振,原本优雅的汉语因此出现粗鄙化的危机。文革时期日常语言趋向于军事化,如今则带有太多被技术学科规训过的痕迹:文学批评被纳入“科学研究”的范畴,艺术活动被冠以某项“工程”的名号,最要命的是为了获得经费资助进入“项目化生存”状态,人文艺术领域的学者被迫要填写显然是从自然科学中照搬过来的各种申请与鉴定表格。
这便是孕育“聚焦”汉译的时代环境,这个词就像技术化大潮溅起的一颗水珠,反映的正是当今汉语世界“重理轻文”的颜色。“focusing”的词根“focus”在拉丁文中有“火炉”之义,物理学上的“聚焦”能产生升温效应,但“聚焦”这一汉译缺乏人文学科词语应有的温暖。最近有篇叙事学译文将“focalizer”译成“聚焦器”(与此同时将“auscultator”译成“听诊器”), 读者可能会为这种近乎搞笑的译法而忍俊不禁,本文却认为这一误译应该由过去的错误负责──既然“focalize”、“focalization”的汉译与物理学上的“聚焦”没有区别,那么将“focalizer”译作“聚焦器”就是一件顺理成章之事。如果“focalize”、“focalization”从一开始就被译为“观察”,这类“前仆后继”的误译也许根本不会发生。
同样的道理,由于迄今为止诉诸听觉的“auscultate”、“auscultation”在各类英汉词典中只有医学意义上的对译──“听诊”,要是不尽快将它们与汉语“聆察”的对应关系固定下来,今后还有人会蹈把“聆察者”译成“听诊器”的覆辙。不管是“观察者”还是“聆察者”(或者一身二任),也不管他们在叙述中是否被赋予血肉之躯,其“观察”与“聆察”的结果最终还是要作用于真实读者的视听感知,因此我们在翻译这类关乎感知的概念时,特别要注意将其与既有的专用技术名词划清界限。
二、无法统一的分类争议
“focalization”的始作俑者虽然是热奈特,但他使用这个词显然是受了克林斯•:“由于视角、视野和视点是过于专门的视觉术语,我将采用较为抽象的聚焦一词,它恰好与布鲁克斯和沃伦的‘叙述焦点’相对应”。
在对布鲁克斯和沃伦的视角分类提出异议之前,热奈特先强调了自己的分类依据,以下这段话对大多数叙事学研究者来说可能是耳熟能详:
然而我认为有关这个问题的大部分理论著述(基本上停留在分类阶段)令人遗憾地混淆了我所说的语式和语态,即混淆了视点决定投影方向的人物是谁和叙述者是谁这两个不同的问题,简捷些说就是混淆了谁看和谁说的问题。二者的区别,看上去清晰可辨,实际上几乎普遍不为人知。
——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
热奈特对“谁看”与“谁说”所作的区分,与其提出的“focalization”概念一道,构成了他对叙事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叙事话语》于1980年译成英文后产生了广泛影响,此后凡是讨论视角问题,人们都没有忘记他的提醒──叙事文中那个“说”的人不一定就是“看”的人,“focalization”与“narration”的主体可以重合也可以分离。
厘定了“谁看”与“谁说”之后,热奈特着手把“focalization”分成三类: “zero focalization”(“零聚焦”或“无聚焦”)、“internal focalization”(“内聚焦”)与“external focalization”(“外聚焦”),   他的分类随即引起激烈而又持久的争议,其热闹程度在叙事学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热奈特后来诙谐地说“聚焦研究使人费了不少而且恐怕有点过多的笔墨”。以下删繁就简,只按分类多寡述其荦荦大端。
对“focalization”的分类争议
如果说热奈特的分类属于“三分法”,那么米克•巴尔主张的就是“二分法”。米克•巴尔认为“focalization”只有“内聚焦”与“外聚焦”之别(当然其下有更细的类别),她从施动与受动角度将“聚焦”的主客体分为“聚焦者”与“聚焦对象”,同时提出了一系列“聚焦层次”。由于将电影纳入研究范畴,她从“聚焦”讨论到“视觉叙述”,甚至提出了“视觉叙述学”这样的概念。
对“focalization”的分类争议
里蒙-凯南:
注重考察内外“聚焦”的各个侧面,因此其分类实际上属于“多分法”,所划分的有感知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