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毕业论文(行政管理)
2
3
4
试论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有,为何能引起刘备如此重用呢?这其中,固然有一些谋士的推荐,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刘备作为领导者的识才观念,从之后的故事可以看出来,刘备自从有了诸葛亮,真是“如鱼得水”,再这之前,又谁能保证诸葛亮就一定能帮助刘备匡扶汉室,三分天下呢?若没有诸葛亮相助,刘备至少还要奔波数年,霸业成否尚不可知。可见,刘备的确是高人一筹。
日本管理之父松下幸之助说:“松下公司与其说是造产品,倒不如说造人。”②这就是日本企业的秘密武器。如今,美国以及世界上所有的企业都开始接受这样一个真理: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的生命之源。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实际上正演化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
由此可以看出,人才是影响着企业发展空间、竞争力、生存力等各方面的决定性的因素,没有哪个企业在不依靠人才的情况下能获得成功,正如我们所说的,从农村请一批不识字的农民去管理一个企业,他们能管好吗?显然不能!在我看来,人才是一个企业前进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很多企业认识到了却落实不到行动上。人才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以及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哪个单位真正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真正懂得珍惜人才,充分尊重员工的喜好,挖掘员工的特长和潜力,哪个单位的发展就会更快。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没有人才,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会失去健康发展的可能,最终会淘汰。
二、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分析
1、我国企业人才流失基本概况
目前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还比较严峻,企业高层者必须要认真分析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落后的现状及其原因,充分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并结合企业的管理方式、传统习惯及文化,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把人作为企业的根本,并充分结合自身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留住人才的对策。我国企业的人才流失呈现出以下三种特点:
8
(1) 企业中层人员流动性强
在我国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是具有一定学历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营销精英和技术骨干,这部分人才,因为掌握管理知识、掌握企业核心机密、掌握销售管道或掌握行业内较为先进的技术而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和发展空间,其就业选择空间更为广泛,核心成员是形成企业组织竞争力的关键,如果不能保留这一部分员工,即使企业总流失率的数值再低,对企业也是影响巨大的。
(2) 人才流失主要外流至竞争对手
人才流失的原因多是同行业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主动挖掘或者是这些企业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国内著名的职业经理人的离职为例,陆强华离开创维公司后去了另一彩电生产企业高路华公司。TCL通讯的总经理、“手机狂人”万明坚离职后做了长虹股份所属的国宏通讯的掌门人,成为长虹进军通讯产品制造业的一面旗帜。
(3) 人才流失呈现“集体”意识
企业核心人才的流失多伴随着其下属员工的集体跳槽,这在企业高管人员的离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骨干员工的集体流失,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即有可能致使企业经营全面瘫痪。2002年创维中国区域销售总部总经理陆强华跳槽案中带走了150多名企业精英;北大方正助理总裁周险峰率30多位pc技术骨干集体跳槽加盟海信数码,健力宝销售公司总经理蒋兴洲与20多位销售经理集体离职。这些事件均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苗头。随着这种现象的增多,其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由于人才流动过于频繁,不但增加了企业选才、招才的成本,而且也不利于企业日常经营工作的连续性。人才的流失致使部分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高科技人才不足,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力量薄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调查显示,在过去的5年中,被调查的企业共引入各类科技人才7831人,而流出的各类科技人才达5521人,引入和流出的比例为1∶,北京、上海、广州三市,企业专业技术员工流失现象更为严重,引入与流出的比例为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企业危机管理现状》中指出,%的企业中存在着专业技术人才危机,%的企业认为专业技术人才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以燕化公司为例,燕化公司现有各类干部12712人,本科及以上仅占全体干部的三分之一;经营管理人才仅占六分之一,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通晓国际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在占6%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