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八声甘州
词牌简介八声甘州,唐玄宗时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谱》以六年(1091),苏轼知杭州,应召赴京后,以此词寄赠给他。
西兴:即西陵,在钱塘江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诈之心。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洒》:"我醉引复乐,陶然共忘机。”苏轼《和子由送春》:”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神塌两忘机。"
相得:相投合。
"约他年”三句:以东晋谢安的故事喻归隐之志。《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
"西州路"三句:据《晋书•谢安传》,太山人羊昙素为谢安所重。谢安过西州门病死之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此处是说自己要实现谢公之志,要参寥子不要像羊昙一样痈哭丁西州路。
此词作丁元祐六年(1091年),是寄赠之作。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参寥子相契如一的志趣和亲密无问的感情。
上阙"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二句以钱塘潮水比喻人的欢聚与离别,气势非凡。虽然是写"卷潮来"和"送潮归"两个方面,但却是以"有情"始,以"无情"终,其归根到底仍是"无情",接着以"问"字领起下文,"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辉?"仍是表达了愁苦的心情。最后几句则宕开一笔,纵阅古今之变,通过对历史上机心倾轧的否定而自明心迹:"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使精神得以超脱和自由。
下阙则开始追忆往事:"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启稀?;将旧日漫游的地点、季节、景色以及二人相知相得的友
谊一一写出。后几句则是借用谢安、羊昙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愿谢公雅致莫相违",并殷殷嘱托友人不要为自己担忧:"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活末词学家郑文焯颇激赏此词。在《手批东坡乐府》中评云:"突兀雪山,卷地而来,真似钱塘江上看潮时,添得此老胸中数万甲兵,是何气象雄且杰!妙在一字豪宕,无一语险怪,乂出以闲逸感喟之情,所谓骨重神寒,不食人间烟火气者。此境至此,观止矣!"辛弃疾八声甘州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问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霸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年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
辛弃疾南归以后虽多有建树,但不仅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反在壮年被罢了官职。这首词借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自己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此词起句特别突出“故将军”,表现了对势利小人霸陵尉的愤慨。同时引用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
“射虎”:李广传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镰。视之,石也。”乂载李广语:“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