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水污染防治宣传手册
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蓝天常在、
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一、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一)狠抓工业污染防治。
(二)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三)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四)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
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五)调整产业结构。
(六)优化空间布局。
(七)推进循环发展。
三、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
(八)控制用水总量。
(九)提高用水效率。
(十)科学保护水资源。
四、强化科技支撑
(十一)推广示范适用技术。
(十二)攻关研发前瞻技术。
(十三)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十四)理顺价格税费。
(十五)促进多元融资。
六、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十七)完善法规标准。
(十八)加大执法力度。
(十九)提升监管水平。
七、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
(二十)强化环境质量目标管理。
(二十一)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二十二)严格环境风险控制。
(二十三)全面推行排污许可。
八、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二十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二十五)深化重点流域污染防治。
(二十六)加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
(二十七)整治城市黑臭水体。
(二十八)保护水和湿地生态系统。
九、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
(二十九)强化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
(三十)加强部门协调联动。
(三十一)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
(三十二)严格目标任务考核。
十、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三十三)依法公开环境信息。
(三十四)加强社会监督
(三十五)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公民护水行为规范
保护水资源观念:节水为荣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 1/4。全国600多个城市半数以上缺水,其中108个城市严重缺水。地表水 资源的稀缺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的开采。50年代,北京的水井在地表下 约5米处就能打出水来,现北京4万口井平均深达49米,地下水资源已近 枯竭。强化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腐观念,一个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形成。
保护水资源监护水源
据环境监测,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 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 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 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保护水资源一水多用
重复利用水资源,提高利用率,有助于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慎用清洁剂
大多数洗涤剂都是化学产品,洗涤剂含量大的废水大量排放到江河 里,会使水质恶化。长期不当的使用清洁剂,会损伤人的中枢系统,使 人的智力发育受阻,思维能力、
分析能力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精神障 碍。清洁剂残留在衣服上,会刺激皮肤发生过敏性皮炎,长期使用浓度 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