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论雷海宗的史学思想.pdf

格式:pdf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雷海宗的史学思想.pdf

上传人:xwbjll1 2014/1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雷海宗的史学思想.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引言‥‥‥‥‥‥‥‥‥‥‥‥‥‥‥‥‥‥‥‥‥‥‥‥‥‥‥‥‥‥‥‥‥‥‥‥ 1

第一部分雷海宗的史学成就与思想来源‥‥‥‥‥‥‥‥‥‥‥‥‥‥‥‥‥‥ 3
一、雷海宗为学经历‥‥‥‥‥‥‥‥‥‥‥‥‥‥‥‥‥‥‥‥‥‥‥‥‥‥‥‥‥ 3
二、雷海宗的史学成就‥‥‥‥‥‥‥‥‥‥‥‥‥‥‥‥‥‥‥‥‥‥‥‥‥‥‥‥ 3
(一)史学理论方面‥‥‥‥‥‥‥‥‥‥‥‥‥‥‥‥‥‥‥‥‥‥‥‥‥‥‥‥ 5
(二)中国史方面‥‥‥‥‥‥‥‥‥‥‥‥‥‥‥‥‥‥‥‥‥‥‥‥‥‥‥‥‥‥ 6
(三)世界史方面‥‥‥‥‥‥‥‥‥‥‥‥‥‥‥‥‥‥‥‥‥‥‥‥‥‥‥‥‥ 7
三、雷海宗的史学思想来源‥‥‥‥‥‥‥‥‥‥‥‥‥‥‥‥‥‥‥‥‥‥‥‥‥ 7
(一)当代西方思潮的影响‥‥‥‥‥‥‥‥‥‥‥‥‥‥‥‥‥‥‥‥‥‥‥‥‥7
(二)传统文化中的“尚力”精神‥‥‥‥‥‥‥‥‥‥‥‥‥‥‥‥‥‥‥‥‥8
(三)空前的民族危机与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8

第二部分雷海宗史学思想及其特点‥‥‥‥‥‥‥‥‥‥‥‥‥‥‥‥‥‥‥‥‥9
一、雷海宗独具特色的史学思想‥‥‥‥‥‥‥‥‥‥‥‥‥‥‥‥‥‥‥‥‥‥‥9
(一)以“中国文化独具二周”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史观‥‥‥‥‥‥‥‥ 16
(二)以改造“无兵的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再造论‥‥‥‥‥‥‥‥ 19
二、雷海宗史学思想及其史学研究的特点‥‥‥‥‥‥‥‥‥‥‥‥‥‥‥‥‥19
(一)重思辩重宏观的历史解释学视野‥‥‥‥‥‥‥‥‥‥‥‥‥‥‥‥ 19
(二)以世界眼光研究中国历史的全新视角‥‥‥‥‥‥‥‥‥‥‥‥‥‥‥20
(三)爱国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交织变奏‥‥‥‥‥‥‥‥‥‥‥‥‥‥‥‥‥‥21

第三部分雷海宗的史学思想评价‥‥‥‥‥‥‥‥‥‥‥‥‥‥‥‥‥‥‥‥‥‥22
一、历史主义地看待雷海宗的实用主义史学‥‥‥‥‥‥‥‥‥‥‥‥‥‥ 22
(一)史学本体论方面‥‥‥‥‥‥‥‥‥‥‥‥‥‥‥‥‥‥‥‥‥‥‥‥‥ 25
(二)历史认识论方面‥‥‥‥‥‥‥‥‥‥‥‥‥‥‥‥‥‥‥‥‥‥‥‥‥ 28
二、正确看待雷海宗史学的民族主义‥‥‥‥‥‥‥‥‥‥‥‥‥‥‥‥‥‥‥ 29
(一)非为国民党摇旗呐喊‥‥‥‥‥‥‥‥‥‥‥‥‥‥‥‥‥‥‥‥‥‥‥ 30
(二)民族主义而非法西斯主义‥‥‥‥‥‥‥‥‥‥‥‥‥‥‥‥‥‥‥‥ 31
结语‥‥‥‥‥‥‥‥‥‥‥‥‥‥‥‥‥‥‥‥‥‥‥‥‥‥‥‥‥‥‥‥‥‥‥‥ 32

主要参考文献‥‥‥‥‥‥‥‥‥‥‥‥‥‥‥‥‥‥‥‥‥‥‥‥‥‥‥‥‥‥‥‥‥‥33
致谢‥‥‥‥‥‥‥‥‥‥‥‥‥‥‥‥‥‥‥‥‥‥‥‥‥‥‥‥‥‥‥‥‥‥‥‥‥‥36

i
摘要
在当代中国史学领域,雷海宗一直是一个没有得到全面评价的史学家。很长
一段时间里面,史学界提到雷海宗,多是批判他的史学观点、质疑他的政治立场、
甚至怀疑他的学术品格;而普罗大众则基本对这位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史坛风
云人物一无所知。我有幸接触到雷海宗的论著,了解了他的史学思想,于是希望
借这篇文章对这位被历史遮去面庞的人物做一较全面的论述。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日本的侵略,国家面临被灭亡的危险;一向自信
的传统文化也渐渐抵挡不住欧风美雨的侵蚀。危急存亡的关头,雷海宗借助西方
文化形态史观,重新架构中国文化,从中找出中国文化重生的依据,以此来提震
国人的信心,唤起民族的希望。由于他的言辞激烈,并大力强调“战争”、“力”,
史学界将其视作法西斯主义学说。本文在研究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力图证明雷海
宗的史学思想并非法西斯学说,而是民族主义史学,他在当时的宣扬与鼓吹,也
是完全的爱国主义的体现。
雷海宗处于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交汇点上,将文化形态史观引入中国,将中
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进行对比,全面的综合的论述中国文化的发展,把握中国
文化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在传统考证史学以及近代资产阶级史学之外,为中国
史学史增添了新鲜的血液,显示出新的时代精神,这是雷海宗不可忽视的独特的
贡献。
关键词:雷海宗;文化形态史观;史学思想












I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