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做虎妈还是兔妈》.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做虎妈还是兔妈》.doc

上传人:mirfkk 2022/4/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做虎妈还是兔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做虎妈还是兔妈
【编者按】随着《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英 文版书名为《虎妈战歌》)的热销,“虎妈”已经成了近期互联网的热词.“虎妈”蔡美儿是美籍华人,她有两个女儿,一个17岁,另一个13岁。从跨进学校大 门的第只排第31名。(精品文档请下载)
相当多的数据证明,美国学生真的考不过中国学生,即便同属美国公民,白人学生也考不过亚裔学生。
在美国,高中生申请进入大学都要参加SAT考试,成绩对录取和否及奖学金多少影响很大。官方统计显示,在总分值为2400分的2020年SAT考 试中,亚裔学生平均分1623,比白人学生高出一截,更比西班牙裔和非裔学生的成绩高了两三百分。令白人们感到意外的是,亚裔学生不仅在数学成绩上遥遥领 先,写作成绩也超过了她们。(精品文档请下载)
优异的SAT成绩直接导致亚裔学生数量在美国高校尤其是名校中迅速膨胀。《纽约时报》曾在2007年调查过十几所美国名校的本科生,结果发现,亚裔学生一般都占两三成。(精品文档请下载)
比起懵懂的美国学生,中国学生早已在严格的教育方式下被灌输了“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的理念,并且真的在学习成绩上成了“人上人"。(精品文档请下载)
棍棒式教育没有前途
然而,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分数的领先并不一定带来人生的成功,更不一定带来人生的幸福。(责任编辑:Mickey)(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育学者熊丙奇说,知识、才能和素养是决定人生的三个重要因素,中国式教育的侧重点在知识,而知识程度可以通过训练来进步,花时间越多,学得越好,因此,中国学生的优异成绩是中国式教育理所当然结出的果子。(精品文档请下载)
“但是根据人力资源理论的相关研究,在人的一生中,从小到大学到的知识所起的作用不到5%,才能和素养才是受用终身的."熊丙奇说。(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中国式的教育方式下,才能和素养恰恰成为短板,因为它们是无法通过简单延长训练时间、增强训练强度而培养的。熊丙奇认为,中国式教育尤其缺乏 对公民素养、自强自立意识、人格、心理等各方面素养的教育,“大家普遍认为上名校就是成功,这种评价至少是有缺陷的,从终身开展的角度来看,需要改变这种 理念.”(精品文档请下载)
实际上,对于中国学生在知识上的优势,也存在争议。
过去100年中,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屈指可数,而美国人却获得了约300项诺贝尔科学奖,人口更少的犹太人那么有多达180人获得诺奖-—也就是说,犹太人以仅占世界1%的人口,夺得了诺贝尔科学奖25%的份额。(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中山大学教育学教授冯增俊看来,美国式教育的核心是自由,这种自由“使优秀的人开展得更好,但也会让懒惰的人更加堕落
”。这样一来,美均成绩上的落后和在出色人才上的突出便可以理解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冯增俊还认为,东西方教育理念的本质差异在于“我们是为社会需要来选拔人才,西方式为人的全面开展、对所有人的教育负责。”(精品文档请下载)
根据哈佛毕业生Ned的观察,中国学生最缺乏的不是创造力,“他们也能写出很漂亮的文章,能在实验室里出重要的成果”,但他们有一个特点:很少 从“我可以怎样改变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不一样,变得更美妙”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想的一般是怎样在现行制度下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