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论《诗经》“元典现实主义”的主要特色.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诗经》“元典现实主义”的主要特色.docx

上传人:飞行的大山 2022/4/7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诗经》“元典现实主义”的主要特色.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诗经》“元典现实主义”的主要特

众所周知, “现实主义 ”作为一个明确的文艺理论概念,至今
还不到两百年。国内外文学评论界一般把 “现实主义 ”概念的生成归功于德国评论家普郎
论《诗经》“元典现实主义”的主要特

众所周知, “现实主义 ”作为一个明确的文艺理论概念,至今
还不到两百年。国内外文学评论界一般把 “现实主义 ”概念的生成归功于德国评论家普郎什: “他在 1833 年把对现实进行细心观察
而创作的艺术称为现实主义。 ”恩格斯对文学中的 “现实主义 ”下了如下定义: 除细节的真实外, 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尽管对 “现实主义 ”的理论归纳如此晚出。但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形形色色的现实主义作品在 “现实主义 ”概念诞生之前已存在了不下 2000 年。当今由中国人或外国人编写的各种《中国文学史》没有不承认《诗经》是一部彰显着 “经典式 ”现实主义光辉
的诗歌集。当下缺乏的,是对《诗经》中体现出的 “现实主义 ”特色进行恰如其分的总结、 归纳与概括。 本文所使用的 “典型 ”、“形象 ”和“现实主义 ”等词汇既不排除西方对这些词汇所作的概念性
界定,也不混淆本论题与当代西方概念的差异。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严肃的学术研究,打通古今中外的阻隔,将《诗经》中超时代的优秀文学经验萃取和昭示出来。鉴于《诗经》自古以来被
中国人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元经典 ”之一,故本文将《诗经》中体现的现实主义指称为 “元典现实主义 ”,以区别于其它类型的
“现实主义 ”,并以《诗经》中相关代表性作品为例,从三个方面入手,对《诗经》的现实主义特色进行分析与提炼,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诗经》既钟情于 “典型 ”,又坚持了 “事信而不诞 ”与 “义贞
而不回 ”的相互牵手
一般意义上的 “文学典型 ”,主要指作家用 “典型化 ”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既具有个性特色, 又包含人类社会普遍可能性内容的艺术形象。而《诗经》中的 “典型 ”则相异 —— 它们都不是诗人
虚构即 “创造出来 ”的 “典型 ”,而是社会生活中实有其人其事的 “典型”。这些 “典型 ”在《诗经》中称为 “典刑 ”或 “仪刑 ”。如《大雅 ·荡》:“虽无老***, 尚有典刑。 ”此诗中的 “典刑 ”并非指 “刑法律条 ”,因
为《诗经》在用语上已开始讲对偶修辞。又《周颂 ·我将》 “仪式刑文王之典 ”,不应作 “就用文王的典章方法 ”解,正确的诗句应为“仪式文王之典刑 ”,白话应解作 “(我)效法文王这个典型 ”。因为“文王这个典型 ”就不仅指文王制订的典章方法,还包括他的思维方式和言行处事风格。对于武王和周公而言,效法一个完整的、
活生生的文王,要比墨守文王制订的 “典章方法 ”更符合当时的政
治需要和全诗的意境。所以宋代的孙何即有 “尧制舜度,绵今亘古。周作孔述, 炳星焕日 后贤谁嗣?惟轲洎卿。 仁门义奥, 我有典型 ”:廖行之有 “从今更祝千千岁, 要与邦人作典型 ”;苏东坡亦有 “功利争先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