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读书笔记究竟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间失格》 4 页 共 59 页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3
其实能在这本书里看到许多自己的影子,消极、敷衍、得过且过、社交恐惊、装作合群、以及那种不希望“诉之于人”的怯懦又无望的看法。诚如所言,“胆小鬼甚至会惧怕华蜜,遇到棉花也会受伤。”所以我们选择成为“无”,成为“风”,成为“空”。就像《超脱》里Henry把自己变成一个空皮包,所以没有任何情感可供损害。但灵魂是藏不住的啊,每一个细胞的感官带动潜意识里的情感波动,它发作起来就是洪水猛兽,理智毫无驾驭之力,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心里苦闷又在乎的要死吧。
可是就算再苦痛啊,也不能像叶藏一样任由自己从内到外腐烂到发出恶臭来啊,纤细的灵魂有许多,人间失格的也只有一个叶藏,他的一生,我理解,但绝不怜悯。
还是用鲁迅的一段话结尾吧:“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附:作者用蔑视而又怜悯的眼光看待女性,这一点让我非常之不感冒,也许和日本社会有很大干系吧。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4
以自己的年龄和尚浅的心境,我还没有方法理解这样阴郁的人生,也不能牵强自己“为赋新词强说愁”。读完只觉一阵阴云。“孤独”——将二字拆开分解,“子、瓜、兽、虫”,有孩子,有瓜果,有鸟兽,有虫子,那是怎样一番喧闹景象,可将其合并为一词,则将全部繁华喧闹关于心门之外,只剩一人寥落寂静。
叶藏的世界被一分为二,一个世界留给世人,一个世界留给自己。留给世人的是喧嚣喧闹,留给自己的是孤独寂寥,可无论他假装的多么卖力,始终骗不了真实的自己,他无法掩盖对世界的恐惊与担心,只能用“表演”的外壳给自己创建平安感。“生而为人,我很愧疚”,不,生命的道路无法界定对或错。
每个人对生活都或多或少有担心焦虑,突然想起白岩松曾对柴静说过的一句话:人们觉得最美妙的事情往往都是最苦痛的,只有当你回忆起来的时候,才最美妙。古人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意之事也只有“十之一二”,所以失败、苦痛、挫折才是人生常态,人们往往忽视这十之八九的不如意,无限放大十之一二的如意,才会愈发担心。那不如做点“无用之事”,散漫步,听听歌,练练字,无用乃大用,给自己点时间,首先读懂自己。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5
起初看到书名的时候,不太懂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名字很消沉。
这也许就是抑郁的人内心和眼中的世界吧。没有华蜜,没有欢乐,有的只是玩物丧志,道德沦丧。有人说书里描绘的都是我们的阴暗面,我并不觉得如此,假如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这些阴暗面,那该有多可怕。
还是执着的信任世间美妙的事物多于不好的事物,可能这就是与抑郁患者最大的区分吧。他们或许恒久感知不到身边美妙的事物,而只看到丑陋的一面。
我的内心也是冲突的,不知道该把作者理解为太过和善,见不得半点虚伪,也看不得民间疾苦,但又无可奈何,爽性让自己彻底沉沦在内心的阴暗世界里,还是该理解为作者本身就是自私,狭隘,软弱无能的人。
后记里,他变更不了生活的现状,所以选择自杀。他抛下了年幼残疾的儿子,抛弃了年幼的两个女儿,抛弃了妻子,选择结束生命来躲避生活,我还是想说,虽然值得怜悯,但他是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