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间失格》读书笔记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1
本书收录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及几篇短篇。其中以《人间失格》一篇最令人印象深刻!主角叶藏是一个极度敏感怯懦以及单纯的小孩,少年时期缺乏父爱且过早的面对人性的阴暗面,当他的单纯与人类的阴暗来写,没读之前,他们都说这本书会让人抑郁,但是我读下来,并没有觉得多么的悲伤,不如《活着》给我的哀伤剧烈,换而言之,我觉得这本书里的全部人,都是没有主动生活的人。谈到太宰治,都说这是他自杀前的自白,我到是觉得贴切,我觉得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他的一个面,不同却又相同。遭受挫折,没方法融入社会生活,想要自杀,长了张好皮囊靠女人生活,整日借酒劲麻痹自己,又破有点艺术才气。这都是他对自己的相识吧。昨天看《我是猫》,望见一句话深受启发,确定来写下感受:既然是社会动物,不论多么自命清高,也要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协调着活下去。
我倒是信任他这么做了,尝试与社会协调着活下去,就如叶藏的笑话,就是证据。可是现实是,他失败了。
其实啊,我觉得悲伤的不是世俗,而是少了一颗和社会协调的英勇的心。最先听见“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是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他们有许多相像的地方,不同的是,松子始终在主动地生活。是啊,有时候,我们的确会抑郁,会感慨世界的虚伪与不公,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克服一切,英勇地活下去。但是至于生活方式,是我们可以为自己选择的。
从这本书里,我还没有抑郁的同感,也许没太深层次地了解他吧。但还是是希望大家都好好的活着,像富贵一样,生而为人,不必愧疚。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6
人间失格,主子公可能怀着一种性恶论吧,戴着一副眼镜看待其他人,折射出他人行事的虚伪,而自己对此却又无能为力。于是百般讨好或者谄媚,让与其接触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是一副人畜无害、与世无争的模样,同时主子公却深谙人性本恶,时时担忧他人看出自己的伪装,于是陷入一种深度的焦虑之中,处于无人可以唤醒的境地,一步步,慢慢走向沉沦的深渊。在人间拷问人性,结果不言而喻。
维庸之妻,全篇透出一股讽刺的意味,在战乱中,人为利益所控,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或是生活,或是情感,总让人在欲望的边缘行走,于是,践踏道德的底线变得顺理成章!
good-bye,剧情荒唐,没有结局,而且立意并不突出,个人感觉,比较无味。
灯笼,写在脸上的是贫苦人家的怯懦与不堪,一辈子战战兢兢,而诉求的华蜜却简洁如斯!仅仅是灯的亮度,也能让一家人心头涌上喜悦。或许,小众的华蜜看似遥不行及,低下头,却近在咫尺吧!
满愿,故事很短,以主子公的视角,探讨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可能属于哲学吧,但我更情愿将其归于社科。美景之美,亦在景,亦在人。
美男子与香烟,内容与题目好像有些牵强,一个宣誓用一切去战斗的作家,幻想世界皆是迂腐,尽管知道自己结局总归失败却照旧挣扎着战斗。而生活的结局,却告知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温馨的家庭,足矣
余下几篇,可能有些晦涩,好像都在讲底层平民生活中的焦虑,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对自己内心的拷问,在拷问中,或纠结,或苦恼,终究带来的是深思,思索人生,思索价值,思索观点,在思索中灵魂得以升华!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7
只读了太宰治几篇作品就否定这个人实在很片面。只是我作为女人实在很厌烦这样的男人。但作为读者,我的确又感谢这样的作家,翻开自己的伤口,露出血肉,想要博取世间的感情(我不知道是不是怜悯,理解又或许其实他什么都不想要,只是作为一个个体在抒发自己的感受来换取一些安静)。因为这样自我毁灭性的作家,才让读者感受到了这样多的细腻的,在希望与无望中,爱欲与冷漠中挣扎的感情。
最终,作为一个人,我怜悯着故事中这个人。就像感情里的对错和人世间的善恶,这些普世的价值观其实都很难用在一个艺术家身上。我始终觉得关于艺术的一切都是表达着不同的感觉。而感觉是没有对错的。所以他的细腻多思,和无法克制的纵欲其实只是一种感觉。他来到这个世间只是流荡在不同的故事里体会记录着不同的感觉,然后头破血流的狼狈离开。小时候总觉得要当个有故事的人,长大了才知道笑着说故事的`人曾经都是流了许多血和泪的。想起蔡崇达《皮囊》里写的香港阿小,当他泪流满面讲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他是不是心里也有几分艳羡乡下阿小打鱼回家路上放空着大脑,身边还有一只到哪里都情愿跟着他的大黄狗。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8
耽搁了好久,才又读完一本想看很久的书。全书六百多页,零零碎碎,五百页是在兜兜转转的汽车上读的,一百页是在周末凌晨从车上下来始终补觉直到傍晚才能点正事时读的。
读完不知从何说起。似乎是始终想着“生而为人,我很愧疚”这句话来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的。以为自己迷茫衰颓的精神状态会与其中的故事有许多共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