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二十条措施》
一、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促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的宗旨教育,教育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认真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土地补偿费等,要纳入村级财务核算,由农经部门统一管理。
11深化村务公开。每双月26日为全市村务公开日,公开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使用、村干部报酬等情况。重点抓好财务公开,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帐目,让群众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对新农村村庄规划、住宅设计、公共设施建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向群众公开,让群众明白。临时发生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及时公开,重要项目建设等可专题公开或按群众要求点题公开。村务公开内容要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同意。
积极推进基层站所办事公开。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对办事收费、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和办事时限,以及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甚至可能产生腐败的重点问题,如实地经常性地予以公开,促进基层站所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利用现有设施在镇政府统一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
加强对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农民申报、镇村初审、社会公示、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财政主管部门核拨资金、委托金融机构发放、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原则进行管理,做到封闭运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各项资金用到实处,发挥最大效益。全面实行“一折通”,对粮食直补、村办公经费、村干部报酬、分散供养五保户供养金等全部实现“一折通”发放。
四、严明纪律,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重视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县、镇两级党委、纪委要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干部下访,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受理群众信访,依纪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深入治理公款吃喝歪风。坚决取消村级行政事务招待费,镇公务接待不得安排到经营性饭店就餐。县级纪委要建立招待费用公示制度,定期通报镇招待费支出情况。结合实际,严格控制村主要负责人通讯费用报销等职务消费行为。
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廉洁自律“十不准”规定、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侵害集体和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推行“1+4”
办案工作法,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作用。
五、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全市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纪检监察、组织、宣传、农办、信访、财政、审计、民政等机关和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务负其责,切实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本部门、木系统整体工作,融入日常
业务工作的务个环节之中。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协助党委制定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实施方案,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县、镇党委、政府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负有重要责任,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中,通盘考虑,统一部署,抓好落实。
建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制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每年确定一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由市、县纪委常委挂钩。市纪委常委每年驻村蹲点不少于3天,县(市)区纪委常委每年驻村蹲点不少于5天,与村民同吃同住,真实掌握群众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市纪委从全市农村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选聘100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员,每半年集中或分片召开一次会议,分析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形势,研究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市里组织开展“和谐杯”竞赛活动,评选“勤廉双优村干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进行表彰奖励。市设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金”,由市财政每年拨款60万元,用于表彰奖励和补助农村基层廉洁文化活动室建设等,进一步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监督检查。实行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制度,每半年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通报。县(市)区党委、政府每年年底要将党风廉政建设巡查情况报告市委、市政府
和市纪委。
第二篇:青海省二十一条措施青海省二十一条措施
青海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青海省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精筒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简化接待工作、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等9个方面,提出了21条明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