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haha 2022/4/9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
《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意义
研究对象: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过程的综合学科。
研究内容:①区域或全球
辉长岩
堆晶岩
====Moho
地幔(橄榄岩)
大洋地壳的类型:①大洋地壳边界区域::时代新,厚度薄,密度低,地势高,以洋中脊(中央海岭)为特征,高出深海平原约2500m,延伸长逾40000km,海岭宽1000-3000km,因此,中央海岭的边坡坡度一般仅有1-2°;:时代老,厚度大,密度大,地势低,通常以延伸数千km的岛弧-深海沟对的出现为标志性特征,岛弧中的火山岛一般间距80km,岛弧宽可达数百km,海沟最深达海平面以下近12km,海沟宽度约100km,岛弧地区地壳厚度平均约25km;:以地形起伏大、陡倾走滑断层发育为重要特征,延伸长度最大也可达10000km,一般宽度较小,但也有的可达100km或更宽;②大洋地壳内部::面积数百-数千km2,高出深海平原1-4km,部分属于大陆块体,另外一些则成因不明;:一般由玄武岩质火山链组成,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皇帝海岭为代表,地壳厚度明显大于周围区域;;;

四、大陆地壳:分布面积、年龄、类型(时代、构造特征)、物质组成、不同构造区域的地壳厚度与地震波传播速度特征;被动大陆边缘、主动大陆边缘
分布面积:%;
年龄:时代老,最老将近4Ga;
厚度:厚度大,一般30-40km,平均35km,最厚可达70余km;
类型:①前寒武纪地盾::以高级变质(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片麻岩穹窿与绿片岩相或更低级变质岩组成的绿岩带相间分布为主要构造特征,片麻岩穹窿与绿岩带之间的接触关系比较复杂:高角度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接触,绿岩带不整合沉积于片麻岩穹窿之上,深成岩为主构成的片麻岩穹窿与绿岩带呈侵入接触;:可以划分为变形轻微的稳定区域和变形强度的活动区域:稳定区域既克拉通,活动区域:;;②显生宙地区::相对稳定的区域,具有古老的陆核结晶基底和稳定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盖层;(造山带,活动带):相对活动的带状凹陷区域,其中接受了巨厚的沉积物,发展的后期因为发生褶皱作用而形成褶皱带或者造山带;;(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
五、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区别:
大陆地壳大洋地壳
分层性不明显且横向变化迅速清晰规律
厚度平均40km,30-80km不等绝大多数地区厚约7km
现今地球表面海洋中最老的洋壳不老
于180Ma
构造变形多期、剧烈而复杂相对稳定而简单
火山活动绝大多数大陆地壳区域火山活动稀少广泛而强烈,洋脊和岛弧地区是地球
上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区域
第三章大地构造学说的演变历史
一、地球收缩、地球膨胀、地球波动假说及各自的主要论据
地球收缩:L. Kelvin:地球象一台热力机,通过火山作用和地壳变动把原始熔融地球中的热力缓慢地发散出去;Elie de Beaumont(1829):地球为了适应冷却和收缩的内核,就在外壳中形成了褶皱和断层,因此,地球的外壳就受到各个方面的压缩;H . Jeffreys(1953): 认为地球物理揭示的地球外部600Km的范围内是脆性的,而在更深的范围内没有地震,因此支持地球收缩假说。挤压构造现象的存在有利于收缩假说;
地球膨胀:O. C. Hilgenberg(1930S):地球内部的膨胀可以引起大陆漂移;L. Egyed (1956): 从古地理方面论证了地球膨胀的假说;Carey(1975):从古大陆拼合复原再造的角度证明地球在膨胀(晚古生代的直径是目前的3/4);王鸿祯先生(1995)主张存在着地球的有限膨胀;主要依据:地球表面广泛发育的伸展构造(北美西南部盆-岭区、东非大裂谷、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三叠纪盆地地前系统等)。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膨胀说的支持:实际观测表明,地球的直径在缓慢增大,导致潮汐阻力使地球自转速度在降低,目前每年降低百万分之16秒;寒武纪初期,每天比现在短2小时15分,即每年大约有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