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热射病的护理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热射病的护理体会.doc

上传人:林之孝 2022/4/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热射病的护理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热射病的护理体会
【摘要】热射病(heat stroke,HS):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被称之为“致死性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及时热射病的护理体会
【摘要】热射病(heat stroke,HS):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被称之为“致死性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热射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17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7-193-01
热射病是指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被称之为“致死性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1 病因
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环境温度过高,人体产热增加,散热障碍,汗腺功能障碍是其主要致病因素。
2 临床表现
热射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三联征:高热,核心体温大于>40℃(肛温)。无汗,皮肤干燥,潮红或苍白。昏迷,常伴意识障碍,抽搐或强直发作。
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
劳力性热射病
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类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非劳力性热射病
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3 诊断
根据易患人群在高温环境下,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三联症)并排除其他疾病方可诊断。
4 治疗
快速降温,降温目标是使核心体温在 10-40min 内迅速降至 39°C 以下,2h 降至 °C 以下。以阻断热损伤启动“炎症瀑布反应”。
对症治疗,多器官功能支持;
5 主要护理措施
降温处理
体外降温
脱去患者衣服,送入低温环境,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水擦浴,采用冰毯控温,辅以冰枕护脑,降低脑组织损耗。
体内降温
体外降温无效者,用 4°C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遵医嘱静脉滴注冰生理盐水,或行血液透析或CR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