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环境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保护
环境与环境科学
环境问题
我国的环境保护
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与某一中心事物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其中因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急性危害
慢性危害
远期危害
2.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由来
(1)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
人类出现以后——产业革命以前
(2) 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
工业革命、城市化
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
公害和事故频繁发生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部分地得到了解决
发展中国家?怎么办?可持续发展?
2. 环境问题
公害事件: (上世纪70年代前发生的)
比利时马斯(Meuse)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多诺拉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四日市哮喘事件
痛痛病事件
水俣事件
米糠油事件
拉芙运河事件
发生在1943年5~10月,
造成400余人死亡
发生在1932年12月,重工业排
放的SO2使数千人中毒,60余人
死亡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
尼亚州多诺拉镇冶炼厂排放的SO2
和烟尘,使5911人发病,17人丧生
发生在1952年12月5~8日,
四天内中毒死亡4000多人
1955年以来日本四日市石油提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大气,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36人
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内的锌、铅
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神通川
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
使稻米含镉,居民食用含镉米和饮用
含镉水而中毒,患者超过280人,死亡数十人
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居民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导致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机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混入多氯联苯,造成13000人中毒,死亡16人
上世纪60年代,居住在美国拉芙运河上建造的居民区的上千人得上各种怪病,原因是该运河被某化工厂用于填埋其危险废物。
2. 环境问题
重大污染事件: (上世纪70年代后发生的)
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
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露事故
墨西哥的液化气爆炸事故
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故
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
莱茵河污染事故
战争造成的环境污染: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
1976年7月10日意大利北部塞维索地区的一家农药厂爆炸,导致剧毒化学品二恶英的污染,使许多人中毒,附近居民被迫迁走,几年内当地畸形儿的出生率大为增加
1984年11月19日,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所属的液化气供应中心发生爆炸,死亡1000多人,伤400多人,3万多人无家可归
这次事故发生在1979年3月28日,
直接经济损失达10多亿美元
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博帕尔市的农药厂的剧毒化学品异氰酸甲酯罐爆裂外泄,受害人数20万,死亡2000人以上
1986年4月26日位于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爆炸,造成重大放射性污染,周围十多万居民被疏散,伤数百人,死亡31人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赞德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使大量有毒化学品随灭火用水流进莱茵河,造成西欧10年来最大的污染事故
2. 环境问题
(3)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
臭氧层耗竭
持久性环境污染物
污染转移?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
人口问题
城市化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
生物多样性减少
海洋污染
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
2.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的发展阶段
70-80年代
工业点源污染,单要素污染,局地污染
大气—二氧化硫,烟尘
水体---重金属(酚、氰、汞、铬、砷)
80-90年代
非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多要素,污染物的转化、输送,
光化学烟雾,酸雨,河流,城市
90-20世纪末
多种污染类型、多种污染物同时并存,全球性问题,区域性污染
总量控制
2. 环境问题
(4) 发达国家的环境状况
① 比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污染问题:空气比以前新鲜了,不少水体变清了。
② 仍存在的(新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工业废物、生活垃圾急剧增加;噪声问题仍很突出;NOx的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大气中有害物质污染如故;水环境问题还未解决;持久性污染物的问题相当严重。
2.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