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公文之路》公文资料分享群:-----------------获取更多精品范文素材请添加微信:**********
关于构建城市内涝应对的系统措施的思考--6716
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等地受灾严重。降之路》公文资料分享群:-----------------获取更多精品范文素材请添加微信:**********
另外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如消防站、派出所、应急管理中心、市政府、图书馆、学校、社区中心等要选址在安全的地方,因为其中的许多设施将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指挥场所等发挥临灾、灾后的紧急应对功能,我们需要保证这类设施的绝对安全。
。土地利用与交通的耦合关系决定了特定的土地利用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公共交通模式。所以,交通首先围绕土地利用模型的达成而展开,而这又与可持续发展、防灾减灾是紧密联系的。交通系统不能妨碍疏散避难,应根据道路交通的服务水平确定其应急疏散能力,特别是对于海岛型交通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同时,交通系统不能增加地区的易损性,例如,如果城市决定阻止在洪泛区的发展,那么公共交通站点、线路以及高速公路就不应该建设在洪泛区内或紧邻其建设。设计危险品运输路线,则需在公共安全与商业、企业利益之间寻找平衡。
。住房受到灾害的破坏,可能是由于建筑质量不达标,但更多的是来源于住房选址的问题。住房的防灾涉及居住区的选址、开发密度、建筑标准,以及如何对既有的房屋进行加固以满足防灾的要求等。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防灾的目标之一。在那些本就不适合高强度开发的危险地段,发展休闲娱乐与旅游是非常好的选择。例如,在洪泛区发展休闲旅游,则此地将不必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发展与开发,这样就会降低周围地区的洪灾风险。同时,如果在这些地方开发得宜,将吸引游客到此地观光,这对当地经济将非常有帮助,可称之为双赢策略。例如,滑雪小径,自行车专用道,徒步小路等,经过精心开发设计,将会对当地经济非常有利。
《公文之路》公文资料分享群:-----------------获取更多精品范文素材请添加微信:**********
沿海用地也是同样的道理,沿海地区易受海水的侵蚀,发生自然灾害事件。如果将沿海的大片用地作为私有开发,地方政府只能获得少量出让费,同时必须承担部分灾害救援支出;但如果将其作为公共用地进行旅游开发,则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收入将远远大于出让费,且灾时亦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保留娱乐空间和开放空间,可与土地利用和自然生态保护协同考虑,作为灾时的容灾空间,例如沿海、沿江的低地、湿地等。
8.财政资助。由国家、政府投资地方新建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首先应该考虑公共投资项目的选址安全;其次应该将是否减少、消除了灾害作为评价资金资助项目的重要标准;最后需尽可能地投资一些防灾减灾的项目。
三、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和临灾疏散是降低人员伤亡的重要对策,依赖城市自上而下的管理水平和自下而上的治理能力。城市自上而下的应急管理,受制于监测、预警、事件分类分级、责任认定、信息发布、处置能力等各个环节的衔接效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科学素养等,环节越多往往越容易贻误战机;自下而上的城市治理则是第一时间监测并感知,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进行先期处置的重要举措。
《公文之路》公文资料分享群:-----------------获取更多精品范文素材请添加微信:**********
本次郑州暴雨事件,居民利用自媒体,如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手机app发布所在地的实时灾情,构成了网络众包大数据,对居民疏散避难、居民自救与互救、官方及民间救援队伍的投入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依赖手机和网络自下而上的组织模式却受制于城市基本的通讯网络的供给和供电网络的保障,即城市生命线网络发挥正常的服务能力。可见,供电系统和通讯系统已经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支撑网络。
笔者认为,确定性工程措施是防御未来一定范围内确定性灾害的有效措施,是城市防灾的刚性底线;城市空间对策与应急管理等则是应对超常规灾害的必要手段。三者最为综合应对办法,彼此互相做冗余备份,不可强调其中之一。
城市水灾,“海绵城市”和排水系统不该“背锅”
今年7月17日以来,郑州持续多日遭受暴雨袭击,尤其是20日16时至17时,,相当于1小时下了以往一年13的降水量。这也是全球大中城市的小时雨强的最大记录。根据初步分析,小时降水、日降水的概率、重现期,均堪称“千年一遇”。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遭受极端暴雨袭击,损失惨重令人惋惜。
洪水灾害自古以来都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干旱、地震和滑坡等4种自然灾害中,洪水灾害发生次数、造成影响的人数和经济损失都是高居首位的,死亡人数仅次于最具破坏性的地震灾害。尤其是受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