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6、《千人糕》教学设计
李阿敏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稳固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很多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
过程和方法:
采用“以读促讲 ”的方式,引导学生6、《千人糕》教学设计
李阿敏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稳固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很多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
过程和方法:
采用“以读促讲 ”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化研读课文的语言材料,尤其要抓住爸爸的语言描写充分理解千人糕的来之不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不仅千人糕,生活中所有物品都来之不易,珍惜别人成果。
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千人糕凝聚了很多人的劳动。
教学难点
联络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懂得生活中每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
教具准备 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千人糕》.
2、复习词语。
桌子 味道 农具 甜菜 劳动 买卖
米糕 特别 甘蔗 熬汁 确实 销售
二、课文探究。
(一)、学习1—5自然段。
1、师:一次晚饭过后,爸爸提议吃千人糕,爸爸怎么说的?儿子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父子的这有对话.
学生读好对话,强调:“好奇”要读出疑惑的语气!
2、师:爸爸说的千人糕和儿子心中种想的千人糕一样吗?请画出儿子心中想的千人糕的句子来。
句子: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讲解:这两个句子中都有“特别”意义不一样,第一个特别的意思是格外,第二个特别的意思是和众不同,不普通。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学习6—9自然段,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师:爸爸问孩子,你知道这米糕是怎么做成的吗?请自读7—9自然段画出有关米糕制作方法的句子来。
学生汇报,交流。
交流消费米所需的劳动.
、在第八自然段中,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出示种植水稻图片,理解“插秧、打药、收割和收获”等劳动过程,体会稻子的来之不易。
、理解了米的消费过程,你想说什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交流熬糖所需的劳动。
、出示“熬糖"图片,指导观察: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熬”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熬糖要多长时间吗?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品读句子: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就算……还得……又……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