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文档名称:

中医伤科治疗方法内外治法.ppt

格式:ppt   大小:2,497KB   页数:7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伤科治疗方法内外治法.ppt

上传人:石角利妹 2022/4/11 文件大小:2.4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伤科治疗方法内外治法.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伤科治疗方法内外治法
本讲稿第一页,共七十六页
治法:
伤科疾病的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贯彻固定与活动统一(动静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筋骨并重),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医患合,但亦不能截然划分,气虚可致血虚,血虚可致气损,故在治疗上常补气养血并用。通用于平素气血虚弱或气血耗损较重,筋骨萎软或迟级愈合者。
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
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七十六页
补养脾胃法
脾主四肢、肌肉。《灵枢·本神》说:“脾气需则四肢不用”。损伤日久,耗伤正气,气血脏腑亏损加之伤后缺少活动,可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饮食不消营养之源日锄,故出现四肢疲乏无力,形体虚嬴,肌肉萎缩,筋骨损伤修复缓慢,脉象虚弱无力等。
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七十六页
补养脾胃法
治疗宜采用补养脾胃以促进气血生化,使筋骨肌内加速恢复。常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胃汤、归脾汤。
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七十六页
补益肝肾法
本法又称强壮筋骨法。肝主筋,肾主骨,主腰脚。《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肝气衰筋不能动。《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故损伤后期年老体弱骨折迟缓愈合,骨质琉松而肝肾虚弱者常采用补益肝肾法。
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七十六页
补益肝肾法
补肾又虚区分肾阴.肾阳但肾阴肾田又是相互为用的。《景岳全书》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即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肝为肾之子,《难经》说:“虚则补其母,故肝虚者应注意补‘肾,滋水生肝。
常用方剂有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左归丸、右归丸等。
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七十六页
温经通络法
血气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流行畅利。
《》说:“寒者热之”,“劳者温之”。
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七十六页
温经通络法
本法使用温性、热性的祛风、散寒、除湿药物,并佐以调和营卫或补益肝肾之药,以求达到驱除留注于骨节经络之风寒湿邪,使血活筋舒、关节滑利、经络通畅。
适用于损伤后气血运行不畅,或因阳气不足,腠理空虚,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经络;或筋骨损伤日久失治,气血凝滞,风寒湿邪滞留者。常用方剂有麻桂温经汤、乌头场、大红丸、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等。
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七十六页
灵活运用:
以上治法,在临证应用时都有一定的原则。例如治疗骨折,在施行手法、夹缚固定等外治法的同时,内服药物初期以活血化瘀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养血、健壮筋骨为主。若骨折后肿胀不严重者,往往可直接用接骨续筋之法,稍佐活血化瘀之药。
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七十六页
灵活运用
扭挫伤筋的治疗,初期也以活血化痰为主,中期则用舒筋活络法,后期使用温经通络,并适当结合强壮筋骨的方洗开放性损伤,在止血以后,也应根据证候而运用上述各法。如失血过多者,开始即须用补气摄血法急固真气,防止虚脱,血止以后,仍须补而行之。临证时变化多端,错综复杂,必须灵活变通,审慎辨证,正确施治,不可拘泥和机械地分期。
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七十六页
中医骨伤科学
外 治 法
本讲稿第二十八页,共七十六页
外治法
损伤外治法是指对损伤局部进行治疗的方法。
包括外用药物、手法、夹缚固定、牵引、手术疗法和练功疗法等。
本讲稿第二十九页,共七十六页
外用药物
伤科外用药物是指应用于伤患局部的药物。
早在《神农本草经》、《五十二病方》等著作中就有记载。
本讲稿第三十页,共七十六页
外用药物
伤科在临床工作中一向比较重视对外用药物的应用。
清·吴师机著《理瀹骄文》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临床外用药物大致可分为敷贴药、搽擦药、熏洗湿敷药与热爽药。
本讲稿第三十一页,共七十六页
敷贴药
是将药物制剂直接敷贴在损伤局部,使药力发挥作用。
常用约有药膏,膏药、药散三种。
本讲稿第三十二页,共七十六页
药膏
药膏 又称敷药或软膏。
将药粉碾成细末,然后选加馅糖、蜜、油、水、鲜草药汁、酒、醋或凡士林等,调匀如厚糊状,摊在棉垫或桑皮纸上。为减少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和换药时容易取下,可在药上加一张极薄的棉绒。配制药膏时多用馅糖,除药物作用外,还取其硬结后有固定和保护伤处的作用。
本讲稿第三十三页,共七十六页
药膏
凡用馅糖调敷的药膏,逢暑天或气温高时容易发酵,霉雨季容易发霉,故一般不宜一次调制太多。寒冬气温低时可酌加开水稀释,以便于调制拌匀。
若用于有创面的药膏,多数用油类配制,取其有柔软、滋润的作用。
本讲稿第三十四页,共七十六页
药膏
换药时间可根据病情的变化、肿胀的消退程度、天气的冷热来决定,一般是2~4天换药1次,后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