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科学的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10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科学的启示.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7/2/4 文件大小:1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科学的启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科学的启示摘要: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感应”、“阴阳”、“因果”、“循环”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有广泛的相通与吻合之处,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什么是时间? ”“生命是怎样起源的? ”等现代科学问题及地震预测等预测学问题具有启示意义。关键词:感应;阴阳;因果;循环;科学启示中图分类号: C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 ( 2016 ) 28-0088-02 一、“感应”思想“感应”思想最早出自《周易》,认为自然界许多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由相互感应引起的。《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 即指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 发生在大约公元前 11 世纪。《易传》把《周易》古经中的经验性的同类相感思想上升到哲学世界观的高度, 认为宇宙间所有的同类事物或同类事物与同类卦象之间由于相互感应而结为一个整体[1] 。 17 世纪开始, 现代物理学中有关各种物理感应现象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现,代表性的理论是牛顿于 1687 年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于 1831 年提出的“电磁感应定律”、赫兹于 1887 年发现并被爱因斯坦于 1905 年正确解释的“光电效应”等。无论是“万有引力”还是“电磁场”,在物理学中都可以理解为具有某种特定物理属性的“场”, 2 并以感应的方式发生作用,可以说,“感应”现象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从中国古代“感应”思想的提出, 到现代物理学中一系列物理感应现象的发现及相关理论的提出,“感应”思想显现了普遍而深刻的哲学内涵。目前仍然无法解释的大量自然现象也在经常提醒着人们, 自然界可能存在许多尚未被人类认知的其他形式的“物理场”及相应的感应方式, 如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量子纠缠效应”。而对人类尚未认知的其他形式的“物理场”及相应的感应方式的探索, 不仅有助于物理学的进步, 也有助于预测学的发展, 以地震预测为例, 众所周知, 地震预测迄今仍是科技的“软肋”,地震学家提出了许多地震预测方法,然而事实证明,没有哪种方法能可靠地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准确预测地震。从感应学角度看, 人类对大量自然信息的感应和探测能力依然不足, 并成为地震等自然灾害预测及更广义的未来预测学发展的羁绊。二、“阴阳”思想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管子? 四时》中说:“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史记? 太史公自序》中的“论六家要旨”把阴阳家列为六家之首。《史记》称其:“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而《鬼谷子》蕴含的阴阳思想既继承了前人对阴阳创造的成果, 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从纵横游说的角度出发, 将阴阳之道作为其游说理论之法[2] 。《黄帝内经》认为, 阴阳是宇宙万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总规律。《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 3 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3] 。而现代物理学的一些新发现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其代表就是“反物质”的发现。 1928 年,狄拉克( Dirac PA )的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的正、负能态解, 实质上已预言了正、反费米粒子的对称性与反粒子的存在。 1940 年, 斯图克尔伯格( Stueckelberg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