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才能目的:初步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才能目的:初步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弄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的: 凭借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古文的意思,明白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场新的学习。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提起成语,我想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吧?能说几个吗? 我们来个成语填字大比拼,看看谁掌握的成语最多?(师出示)自( )( )( )
小组派代表展示后,大屏幕投影展示:有关自的成语。
自给自足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不量力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欺欺人 自相矛盾
师: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的文化之中,成语又是其中的璀璨瑰宝,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并可以在今后的理论中灵敏地运用,增加语言的艺术性。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自相矛盾。
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简要介绍作者韩非子.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师: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寓言,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寓言?是怎样学习的?(使学生知道学习语言要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这篇寓言和以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演示)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熟读成诵。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老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知道如何隔词断句,读出句子的语气。
2、学生练习把语气度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猜测寓言大意。
(三)读懂,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2、小组交流不好理解的语句和说不通顺的语句。
3、全班交流,师重点检查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请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敏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指名朗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