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温 州 政 办 通 报.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温 州 政 办 通 报.docx

上传人:mama1 2022/4/11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温 州 政 办 通 报.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温 州 政 办 通 报
温州政办通报
17期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赵一德同志在全市防汛防台暨防洪减灾 能力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二○一○年七月十五日,根区,要提高服务业考核比重,对文成、泰顺、洞头,应淡化GDP 和工业的考核,加大生态保护、民生改善、下山移民等方面的考核力度。这个导向问题要认真解决好。同样的道理,防洪减灾能力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要增加考核权重,加大考核力度,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程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第二,投入上广开财路。我想讲五条原则:一要增加政府对水利事业的投入。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水利建设这一“生命线”工程上来。市财政要确保市本级统筹财力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三个区的市重点水利建设计划项目,
市政府已明确建设资金来源,其余项目市财政要给予补助50%的建设资金。各地要按照“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的财政保障制度,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防洪减灾能力建设的投入;市财政平均每年安排8000万元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用于支持各地防洪减灾工程建设。二要充分发挥水投公司这个融资平台的作用,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三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市、县两级发改、水利、财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重大水利工程的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尤其是“两江”流域水利项目与省里对接好之后,要专题向水利部汇报,争取国家和省里对我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四要依法依规足额征收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探索建立水利投入的长效机制。五要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多受益、多承担”的原则,发动受益的企业、单位和群众,自力更生建设水利,做到人民水利人民建。
第三,质量上精益求精。水利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一定要高度负责,严格把关,把这项事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办实办好。具体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同志,要严格按照规划和规定程序办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各地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埋头苦干,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特别是对政策处理、项目审批等非工程性、非技术性影响进度问题,一定要以“属地”原则、以“主人翁”精神,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三、强化措施,狠抓各项防汛防台工作落实
防汛防台工作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思想重视,工作务实,措施到位,才有可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要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一起抓,防汛工作与抗旱工作一起抓,应急工作与常态准备一起抓,不断提高防汛防台工作水平。也就是说,要作万全准备、付百倍努力、求十分成效。
(一)防汛责任要到位。防汛防台是人命关天的事情,防汛责任要分解落实下去,一定要责任到点、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要把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分级管理责任制贯穿到防汛工作全过程,层层签订防汛责任书,逐级明确防汛责任人。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防洪减灾能力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仅仅是水利部门去作年度目标任务的分解是不够的,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各级防汛责任人要按照职责分工按时上岗到位,切实担负起防洪保安的重任。要严格防汛责任追究,对落实防汛责任工作消极懈怠、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特别是温州有那么多山塘水库,有些还是病险水库,要在主汛期间加密巡查次数,根据水位变化情况及时预告预警,确保山塘水库安全。
(二)备汛工作要扎实。在全面总结过去防汛防台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今年气候情况和汛期特点,认真做好防汛抗台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工作措施到位、应急预案到位、抢险队伍到位、物资准备到位。
一是预测预报要科学。应该说,现在天气预报越来越准,通
讯也非常方便,这对我们的防汛决策和组织调度十分有利。但是,现在气候反常,给预测预报工作增添了一些难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防汛预测预警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预测预报水平。气象、水文、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要加强对降雨、台风、海潮的预测预报,做到预报迅速、及时、准确,为做好防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防汛预案要管用。预案不但要齐全,更要管用、实用。针对今年防汛工作重点与薄弱环节,对已编制的防汛防台抗旱预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查漏补缺,深化细化。有些预案是经过实战检验的,有些预案还没有经过实战检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抓好预案的修订、完善,进行必要的演练,切实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要把人员转移避险预案落实到村、到户、到企业,人员避灾转移路线要反复推敲,往什么地方走、怎么走,要考虑十分周全。
三是人员物资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