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困境.pdf

格式:pdf   大小:16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困境.pdf

上传人:李十儿 2022/4/11 文件大小:1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困境.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困境
摘要:银行理财产品在经历互联网产品井喷发展背景下,其业务规模基本保持同向变动,总量
余额在稳步提升的同时也引发业内和学术界对理财产品的诸多问题的担忧。银行间理财产品呈现刚性兑
付的困境,出 8%,私人银行专属理财客户占比 %左
右。具体来看各家银行机构类产品与零售产品略有轻重,但零售产品的提升趋势日渐显现。从产品净值
化程度来看,据 2017 年 G06 报表数据,18 家全国性商业银行至 3 月底净值型产品规模不达 3 万亿元,
占比仅为一成左右。尽管 16 年相关政策推行,提倡银行机构回归资管计划的本质,提升净值型产品占
比,但基于诸多主客观原因导致推进效果不佳。
二、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成因
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发展已然出现阻力,进而暴出较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其中刚性兑付尤为突出,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属于商业行为,为获取“利率差”赚取收益。在整个理财产品的运作过程中,受
到政策、市场多方面的约束,现阶段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利率差”空间进一步压缩,刚性兑付显然难
以一直维系。打破刚性兑付并稳步推行相关政策则须分析刚性兑付的成因,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公众主流意识因素
银行理财产品依托于银行机构发行,自改革开放到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进程中,从一定意义
上,金融机构的改革仍处于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主流公众意识会认为钱存到银行获得收益是天经地义的
事情,不管是定期存单或是其他理财产品,只要进入银行的钱必须保本保息。面对个别机构发行高息产
品又容易忽视潜在风险,盲目相信销售人员的承诺。
(二)金融机构准入因素
金融机构的发展从国有银行独大到群雄争霸,甚至村镇银行群立的年代,金融机构数量规模过
于庞大。地方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营销能力有限,只有通过发行高收益产品吸引客户,无形中推高整个
市场的融资成本,各金融机构介于市场竞争压力被动提高收益水平,甚至在营销过程乃至兑付时默认刚
性兑付的结果。
(三)监管力度因素
目前金融机构在发行理财产品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营销误导的倾向,主要通过暗示或以历史业
绩为基准告知客户所售产品无风险,此类销售手段对于客户选择理财产品形成严重的误导,一旦发生风
险事件则银行存在过失,但从监管层面看,相关政策落地及后续的监管跟进不到位,导致此歪风在金融
市场肆虐,扰乱正常金融机构的有序运营,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四)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现阶段全球经济低迷,复苏迹象并不显著。中国经济难独善其身,且适逢大步迈进中国“智”造,传统经济影响面较大。不论是金融机构或是普通公众,投资渠道受限,甚至被以往传统经济投资拖
累,业绩表现不佳成为常态。此时大力推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浮动较大甚至亏损,零售市场反应不
够积极是意料之中。因此,金融机构只能静观其变,继续发行刚性兑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