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获奖优秀人物通讯稿.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获奖优秀人物通讯稿.docx

上传人:hh思密达 2022/4/12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获奖优秀人物通讯稿.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获奖优秀人物通讯稿
获奖优秀人物通讯稿

喜报金秋十月,秋风送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校陶艺班学子在由中国艺术教育委员会举办的第四届“素质教育杯”全国少儿艺术比赛南京邀请赛中勇创佳绩,共获得优秀集体以及金银!

书写平凡故事,讲述不凡人生——评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中的人物通讯平凡人物是人物通讯的经典主题,对平凡人物的肯定体现着媒体价值选择中平民价值的回归,是对最广大社会成员情感与内心尊严的认同。新闻人物通讯纪录着平凡人物的生活与故事,并从中找到闪光点与“不凡”之处加以赞扬,这使得新闻作品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群众,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中,人物通讯共有十一篇,基本上选题有记者、军嫂、老师、藏族阿妈?? 每一个人都有血有肉,来自于我们平常人的生活之中。然而记者却又能从他们每个人身上发现生动的故事,在平淡中展现人物丰富的灵魂。综合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中的人物通讯,可以发现人物通讯选材与写作的一些写作亮点——形象亲近、
人物真实、注重细节、提炼思想。
一、形象亲近通讯《老阿妈和她的国旗》中,次仁曲珍老阿妈是一位平凡的独居老人,仅靠着自己家几亩地维持着生计。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藏族老太太,每天会“趿着湿漉漉的球鞋,穿着黑氆氇的藏装,从地里挖满一筐土豆归来”。记者这样的描述,使一个平凡老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次仁曲珍老阿妈就生活在读者的身边。而《乡村“土记者褒贬正民风》这篇通讯,记者把重点也就放在了记者的“土”上,没有这个“土”字,人物的形象就没有这种深刻的亲切感,读者也难以体会到人物的真实性,难以感受到文章中透露出的平民情感。正是因为突出了记者的“土”,塑造出了这种亲民的记者形象,人物与读者之间才多了一层感情的桥梁,这篇通讯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第九届中国新闻奖的人物通讯中大都选择了平凡的人物,即便是写英雄人物,也是从平凡人中脱颖而出的英雄。在通讯《英烈父子》中就是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一父一子,一老一少,一军一民,一烈士一生者。记者不仅写出了李向群父子坚守抗洪第一线的英勇行为,更是深刻描绘出了一位毅然送子当兵的普通父亲形象,文章中父子感情的交流与回应,也使得这篇通讯越发感人和生动。人物要亲民,他就要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存在,记者首先一定要将报道对象看作是一个普通人,而不能人为地对其形象进行拔高。即便是以宣传典型为目的的人物通讯,也要力求达到贴近性,贴近生活,贴近受众,富有人情味,因此必须塑造出能够让受众认同的饱满的人物形象,只有这样,读者在阅读时才能倍觉可信。
二、人物真实在采写人物通讯时,一定要注意做到客观描述,呈现人物本色,
不能拔高、夸大人物,更不要脱离生活实际,避免塑造出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形象,令受众觉得难以企及,从而只能将其供奉起来敬而远之,这就远离了记者写人物通讯的初衷。写想人物通讯写得成功,就要还原这个典型人物,人物是什么样就怎么写,不止写人物的突出之处,他所拥有的其他个性,即使是缺点,也可以展现给读者,这样才能写出一个立体而丰富的人物,而不是一个虚伪的楷模与英雄。
在《人民的好记者郝志宏》这篇通讯中,作者不仅突出了这个记者工作的努力工作而创造出的种种“奇迹”,也从另一面写出了她作为一个母亲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