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体育健身锻炼的基础知识
*
残疾人运动损伤的急救与预防
。残疾人运动损伤与急救
。软组织损伤分期治疗原则
。开放性损伤的治疗
。心肺复苏技术
。残疾人运动损伤常用急救方法
*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一)急性损伤:
1固定的注意事项:
①骨折固定时不要无故移动伤肢,为暴露伤口,可剪开衣裤、鞋袜,对大小腿和脊柱骨折,应就地固定,以免因不必要的搬运而增加伤员的痛苦和伤情。
②固定时不要试图整复,如果畸形很厉害,可顺伤肢长轴方向稍加牵引。开放性骨折断端外露时,一般不宜还纳,以免引起深部污染。
③固定用夹板或托板的长度、宽度,应与骨折的肢体相称,下肢长度必须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如没有夹板和托板,可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棍、球棒等),或把伤肢固定在伤员的躯干或健肢上。夹板与皮肤之间应垫上棉垫、纱布等软物。
④固定的松紧要合适、牢靠,过松则失去固定的作用,过
紧会压迫神经和血管。故四肢固定时,应露出指(趾),
以便观察肢体血流情况。如发现异常(如肢端苍白,麻木、
疼痛、变紫等)应立即松开重新固定。
*
骨折临时固定的注意事项
(2)各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
①上肢骨折
· 锁骨骨折,用两个棉垫分别置于双侧腋下,然后用双环包扎法或“8”字形包扎法,最后以小悬臂带将伤肢挂起。
.肱骨骨折,用2-4块合适的夹板固定上臂,肘屈90°,用悬臂带悬吊前臂于胸前,最后以叠成宽带的三角巾把伤肢绑在躯干上加以固定。如无夹板,可用布带将上臂包缠在胸部侧方,并将前臂悬吊胸前。
.前臂及腕部骨折,用1-2块有垫夹板在掌背侧固定前臂,屈肘90°,前臂中立位用大悬臂带悬吊胸前
.手部骨折,用手握纱布棉花团或绷带卷,然后用有垫夹板或木板置于前臂掌侧固定,用大悬臂带悬吊于胸前。
*
②下肢骨折
.股骨骨折,用长短两块夹板,分别置于伤肢外侧和内侧,外侧上自腋下,下达足跟,内侧自大腿根部至足部。夹板内面应垫软物,然后用布带进行包扎固定,在外侧作结。如无夹板,可将两腿并拢捆在一起。
.髌骨骨折,在腿后放一夹板,自大腿至足跟,用布带在膝上,膝下和踝部将膝关节固定在伸直位,防止屈曲。
· 胫腓骨及踝部骨折,用夹板1-2块,上自大腿中部,下达足跟部,或用一长钢丝托板,上自大腿中部,下在足跟部转成直角,包扎固定。
*
③脊柱骨折临时固定搬运
· 搬运时必须使脊柱保持在伸直位,不能前屈,后伸和旋转,严禁1人背运,2人抱抬或用软垫搬运,否则会加重脊髓的损害。
*
残疾人运动损伤预防原则
运动损伤的三级预防
· 运动损伤的预防可从技术上分成:
· 一级预防:提高健康水平防止损伤发生。
· 二级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阻止功能丧失(即治疗)。
· 三级预防:重点减少或纠正存在的功能障碍,防止潜在疾病的发生(即康复)。
· 根据以上常用的方法,正确做好残疾人运动员损伤的预防工作。
*
预防损伤的重要因素
.准备活动
· 牵拉方法
· 合理的训练安排
· 完善的恢复手段
· 心理
· 营养·
.适当的器械
.保护支持带
.防护器具
*
准备活动
· 为身体运动做准备,不同种类的运动要有不同的准备活动
· 合理的准备活动必须包括一般性和专项性两个方面。
· 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常有跳、慢跑、牵拉、抗阻力量练习法等
· 特殊的准备活动应该包括即将从事的运动所涉及的人体运动
*
准备活动对身体活动的益处
加速肌肉的血流
加速含氧血红蛋白的分解,改善肌肉的氧供
加速循环减少血管阻力
加速肌蛋白释放氧
提高细胞代谢率
使肌肉收缩自如,提高肌肉的机械效率
加大神经传导速率
加大神经受体的敏感性
减少α纤维的活动降低肌肉对牵拉的敏感度
增加了运动幅度
降低了结缔组织的硬度,减低撕伤的可能性
改善了心血管对突然应激的反应
使心理放松,精神集中
*
准备活动的意义
· 准备活动的时间应为15-30分钟。强度应依照项目而定。
· 有些出汗但不疲劳是主观测定强度的一个指标。
· 准备活动的效果可持续30分钟,所以不应过早进行准备活动
牵拉法
柔韧性是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运动中大幅度顺利地运动关节的能力是良好机能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加大关节的柔韧性可以减少肌肉韧带的损伤及肌肉的酸痛
有三种牵拉方法:包括静力、动力伸筋法和PNF。
*
残疾人运动员可采用的三种类型牵拉法
静力牵拉
弹力牵拉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北体大。
*
A 静态牵拉方法
· 缓慢柔和,时间30-60秒的持续牵拉。
· 运动的幅度是以队员自己感觉很舒服,不到难受为度。
· 再持续30-60秒的时间,关节的运动又会加大一点,直到感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