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2页 /总页数 7 页
温庭筠的诗词《商山早行》赏析
【#诗词鉴赏# 导语】《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 第2页 /总页数 7 页
温庭筠的诗词《商山早行》赏析
【#诗词鉴赏# 导语】《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下面就和***一起来了解下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欢迎阅读!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
诗写“商山早行”,虽未出现一个“早”字,却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等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时分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处处体现一个“早”字;并且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山中早行的共同感受。
第2页 /总页数 7 页
首联即写“早行”,“晨起动征铎”句,把清晨起床的许多活动一语感慨出来,“客行悲故乡”句,把作者留恋故乡的心理准确地刻画出来,也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安土重迁心理。
颔联两句写见闻及感受,简洁凝练,真实可感,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全用名词,以六个特有的意象,勾画出一幅清晨早行图:残月高挂,村野客店传来声声鸡叫;板桥清霜,先行客人留下行行足迹。诗人写的是早行,“鸡声”和“月”是两种必要的意象;而山中比较典型的景物就属“茅店”了。所以“鸡声茅店月”这句,把茅店里的旅人,闻鸡鸣而看天色,看到残月而收拾行装,直至起程赶路的过程,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人迹板桥霜”这句,依前所写,记叙了旅人行走在板桥上,看见先行客人留下足迹的情景。然而,这一个漫长的过程,仅通过十个字便呈现出来,足见作者大家手笔。清盛传敏曰:“三、四非行路之人不知此景之真也。论章法,承接自在;论句法,如同吮出。描画不得者,偏能写得。句句早行,故妙。”宋代梅尧臣对的诗的定义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至于“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温庭筠这两句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特色;而“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补充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可见,这两句便是符合梅尧臣标准的一个典型。
颈联写形成所见景色。“枳花明驿墙”,着一个“明”字,说明天还未大亮,所以白色的枳花,就比较显眼,进一步强调了“早行”。末联抒情,抒写行旅之艰辛以及对家乡的留恋。“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第4页 /总页数 7 页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诗词创作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他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称“三十六体”。现存词数量在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