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doc

上传人:史湘云 2022/4/1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西建筑文化比较
[摘要]我们对一些代表性的中西建筑进行分析,总结出中西建筑在数量的差异。通过数与量的比较上,总结出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可以看出中国建筑偏向于“数”,而西方建筑偏向于“量”。
[关键词]中西建筑文化差中西建筑文化比较
[摘要]我们对一些代表性的中西建筑进行分析,总结出中西建筑在数量的差异。通过数与量的比较上,总结出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可以看出中国建筑偏向于“数”,而西方建筑偏向于“量”。
[关键词]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建筑文化;建筑群体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3-0076-01
1中西建筑在“数”与“量”上的差异
德国学者恩斯特曾说:“人类文化分为各种不同的活动,它们沿着不同的路线进展,追求着不同的目的。”而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正是在不同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两者间的差异,可以“数量”一词进行诠释。
中国建筑师常在“数”上做文章,将一个功能的建筑分割成多个建筑,在水平方向上铺陈开来。而西方建筑师则是在“量”上来诠释建筑的宏伟,教堂等建筑被建造的高耸入云,体量庞大。
以卢浮宫和紫禁城为例。卢浮宫共有三层,所有功能都搁置其中,建筑沿水平方向展开,面宽极大。虽不像哥特教堂一样高耸入云,但是它在体量上也不亚于哥特教堂。而紫禁城在处理上,则是通过不断叠加建筑单体的数目来达到效果。每个单体都有自己的功能,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
2西方增加“量”的原因

在西方,神话对西方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建筑施工技术仍旧处在低水平的年代中,古罗马产生了一种建筑形式来烘托神的神性。建造于公元118年的古罗马万神庙,有一个半圆形的穹顶,直径43m,高43m,远超人的尺度。人在其中行走会产生一种渺小而又无助的情绪,而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之下,人自然会想向神明祈求帮助。这也使建筑产生了一定的神性。

而支撑着这些建筑不断向高处发展的基石,正是西方先进的施工工艺。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发明了混凝土,而混凝土的出现,让西方建筑在大跨度方面越走越远。与此同时,西方的数学,力学等理论的蓬勃发展,也为这些复杂的结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哥特时期的尖券以及拜占庭时期的帆拱的出现使得西方建筑高度不断增长。尖券的出现,使得教堂建筑抛弃了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墙,变为框架结构。比起之前的教堂建筑,结构大大减轻,也催生了更为高耸的建筑出现。而帆拱的出现则使得建筑的发展再次向前飞跃了一步。更多更高的建筑不断被建造出来,而这时,西方建筑的高度,已经达到了我国建筑无法企及的水平。
3中国增加“数”的原因
“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西方的建筑是用来祭拜神灵的,而我国的建筑是用来祭拜天地的。天地的尺度无法用尺度去衡量,因此中国运用哲学的理念,采用以小衬大的手法去烘托天的广阔。在一片开阔的场地中,伫立着一座小建筑,而与之对应的,是一片漫无边际的天空,更能表现出天的广阔。西方高大的建筑意欲征服自然,而我国的建筑则讲究“天人合一”,与自然融合。

中国建筑深受礼制的熏陶,所谓“百尺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