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了,行驶在正少高速上,途径新密、登封、伊川,大约须要两个小时就到达我们今日的目的地——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在滑儿爽口,食而不腻,共24道菜,8个凉菜,16道热菜。
那第四包是什么呢?就是咱们立刻就要参观的龙门石窟。至于为什么把它称为第四宝?巡游完后,咱们自己就知道答案了。
好了,游客挚友们,龙门石窟已经到了,在下城之前提示大家:我们的车身为浅绿色,车牌号为豫a×××××。我的手机号码是×××××××××××。此时此刻呢?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随身物品和珍贵物品,跟我下车,一同参观巡游吧!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如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史称“龙门”,沿用至今。龙门石窟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起先营造,历经400余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块。雕刻内容除了佛教之外,还涉及建筑,服饰,音乐,书法,医药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合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
各位挚友,此时此刻大家左手边的就是潜溪寺,他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始建于唐朝初年,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窟内洞顶雕刻了一朵大莲花,洞内所供住尊像为阿弥陀佛,,面额饱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整。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和善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殊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饱满敦厚,仪态文雅,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美丽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非常生动传神。
请大家跟我向前走,路旁右侧并排坐西向东的这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其中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闻是依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和号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XX年起先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含睬假设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窟顶做琼隆形,中心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
请大家跟我一起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就是万佛洞。万佛洞的形态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因洞内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