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第三部分运动损伤一般处理方法.ppt

格式:ppt   大小:793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部分运动损伤一般处理方法.ppt

上传人:核辐射 2022/4/13 文件大小:7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部分运动损伤一般处理方法.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部分运动损伤一般处理方法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常见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挫伤、肌肉肌腱拉伤、关节韧带扭伤、滑囊炎、肌腱腱鞘炎等。
(一)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与修复
(二)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与治疗方法
第三部分运动损伤一般处理方法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常见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挫伤、肌肉肌腱拉伤、关节韧带扭伤、滑囊炎、肌腱腱鞘炎等。
(一)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与修复
(二)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与治疗方法
(一)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与修复
1、急性损伤
2、慢性损伤
1、急性损伤
急性损伤的特点:发病急、病程短、且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明显。
(1)病理变化
(2)修复过程
(3)组织再生
(4)影响组织修复的因素
(1)病理变化
①外在表现:损伤局部早期出现红、肿、热、痛等系列急性炎症症状。 ②内在表现:一次性暴力作用下,受伤局部出现:
A、肿胀 
 A)、血肿:暴力作用→局部组织撕裂或断裂、小血管破裂→组织内血肿。
B)、水肿:
(A)坏死组织被蛋白溶解酶分解所产生的产物使局部小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血液中的液体、蛋白质、白细胞等渗出。
(B)伤后淋巴管发生阻塞,淋巴液不能及时运走。
B、疼痛:肿胀产生的压迫和牵扯性刺激引起疼痛。 C、功能障碍:由于组织受损害与疼痛使肌肉发生保护性痉挛而出现局部功能障碍。
(2)修复过程
A、伤后4-6小时,血液和渗出液在伤口周围开始凝固。 B、伤后24小时
A)新生的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开始吸收血液凝块。
B)渗出的白细胞逐渐清除快死组织。
C)临近健康细胞发生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和组织,代替缺损的细胞和组织,使之恢复。(再生过程)
(3)组织再生
①完全再生:再生组织在结构与功能上与原有组织完全相同,称之。
②不完全再生:缺损的组织不能完全由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组织修复,而由肉芽组织代替形成瘢痕,称之。
(4)影响组织修复的因素
①组织的在生能力(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小血管、及骨的再生能力强于肌肉和软骨,神经细胞再生能力最弱)
②损伤的程度
③与年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局部血运等有关。
④治疗是否及时、合理、有无感染等。
2、慢性损伤
(1)病因:
①急性损伤处理不当。
②局部长期过度负荷引起
(2)特点:
发病缓慢、症状不明显、不易修复。
(3)病理变化过程
(3)病理变化过程
①早期
②中期
③晚期
①早期
组织代谢失去平衡,组织中的糖、类脂、和蛋白质的化学结构改变,但此时尚无明显的组织形态变化。 此期多无不良感觉,或仅有局部酸胀感。
②中期
组织中的糖、类脂和蛋白质的化学结构长期受破坏,组织营养失调,发生变性、增生。此时局部检查,组织弹性下降、有硬结或索条。 此期,有酸胀疼痛感,但活动开始后,症状消失或减轻。
③晚期
伤部小血管发生类脂样变,管腔变窄,血流受阻,伤部缺血。 此期,伤员有酸胀、疼痛加重、局部发凉、感觉下降等。
(二)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与治疗方法
1、急性损伤
2、慢性损伤
1、急性损伤
(1)早期(24—48小时内)
(2)中期 (48小时后)
(3)晚期
(1)早期(24—48小时内)
A、病理变化特点:局部组织血肿、水肿和炎症反应。
B、临床表现:伤部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C、处理原则: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减轻炎症。
D、治疗方法:
①冷敷、加压包扎(24小时后解除)、和抬高患肢。(此法有止血、止痛、防肿和制动的作用)
②外敷新伤药(消炎、止痛、减轻炎症)
③伤后疼痛剧烈者,可服止痛药(云南白药、苯巴比妥、***、吗啡等);
肿胀明显者,可服跌打丸、七离散三七粉)
(2)中期 (48小时后)
A、病理变化特点:肉芽组织形成,凝块正在被吸收,坏死组织逐渐被清除,组织正在修复。
B、临床表现: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仍有瘀血和肿胀。
C、处理原则:改善伤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瘀血、渗出液的吸收和坏死组织的清除,加速组织的修复,防止粘连的形成。
D、治疗方法:理疗、按摩、针刺、拔罐和药物疗法及功能锻炼等。
(3)晚期
A、病理变化特点:损伤基本修复,炎症基本消除,但可能有瘢痕和粘连形成,功能尚未恢复。
B、临床表现;肿胀、压痛消失,但锻炼时仍感微痛、酸胀和无力,个别出现伤部僵硬或运动功能受限。
C、处理原则:
①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
②消除瘢痕和粘连。
D、治疗方法:按摩、理疗、中药熏洗和功能锻炼。
2、慢性损伤
(1)处理原则
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
②合理地安排局部的负荷量。
(2)治疗方法:
同于急性损伤的中、后期(注意治疗与功能锻炼相结合)
思考题:
1、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