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核舟记》教学设计[182].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舟记》教学设计[182].docx

上传人:jsyhqk 2022/4/1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舟记》教学设计[182].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才能目的〗
1、学****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核舟记》.(板书文题、作者)(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老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老师提示并领读以下内容(投影显示):
⑴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罔(wǎnɡ)膝(xī)褶(zhě)髻(jì)倚(yǐ)
戌(xū)篆(zhuàn)八分有(yòu)奇(jī)
诎右臂支船(qū)
⑵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3、以学****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老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整体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1、疏通文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展全班交流。(精品文档请下载)
2、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准确又逼真。然后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出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精品文档请下载)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⑴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构造、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6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
窗和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照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精品文档请下载)
⑵辨明说明顺序.
提问: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部分。先写核舟的正面,,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精品文档请下载)
多媒体显示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学生齐读2~5段。
⑶探究考虑:
提问: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在此根底上稍作点拨。
明确: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阔,非常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假设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气氛。
(精品文档请下载)
4、学生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