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南通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49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通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上传人:likuilian1 2022/4/13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通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通市工业发展“十一五力规划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抢抓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国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江苏实施“四沿”开发战略尤其是重化工向沿海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先式成为热点。,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220万吨标煤。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市业已形成10乙元规模以上产业集群21个,集结3000多家企业,年营业收入92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40%以上。
“十五”期间工业经济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不少矛盾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总虽仍然偏小。%o二是产业集聚化程度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多数企业经营粗放,没有建立起适应全球竞争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网络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结构不尽合理,平均单体销售、资产规模偏小。2005年,全市销售收入超10乙元工业企业仅25家,平均额仅为16乙元。尚无一家企业进入全省工业企业销售50强。企业分布相对零散,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特色板块没有形成,多数产业集群的产业链短、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甚至有小钢绳、小印染所造成的污染至今还未根治。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不快。规模以上工业中纺织服装行业占比仍大大高于机械船舶、化工医药所占比重,具有临港型重化工特征的冶金、石化工业优势企业为数不多。四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不够,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屈指可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尽管发展较快,%。一般加工能力过剩和高档服装面料等高技术含虽的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矛盾依然存在。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
中低档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和行业之间关联度小,产品链短,附配件、半成品比重高,缺乏成套装备等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品。全市仅有2件中国驰名商标和5个中国名牌产品。五是沿海工业发展缓慢。沿江工业依托原有基础招商引资,已经形成带状格局。相比之下,沿海开发受体制、资金局限,至今尚处在起步阶段。
二、发展环境(一)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处于复苏、增长阶段,国际市场需求增大,但国际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发达国家不断在全球范围整合产业资源,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带动下,世界制造业中心不断东移,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投资建厂的趋势还会延续。但是,在国际区域合作加强的同时,“十一五”期间我国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将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消费类电子产品和一些资本密集型如钢铁等继续面对反倾销诉讼等压力,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将以人权和环保要求设置技术壁垒等新形式出现。
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但战略性资源储虽和环境容虽的不足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制约。我国“^一五”%,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潜力依然巨大。特别是随着国家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占人口总数70%以上的农村消费市场正在启动,将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增添巨大的动力。我国政府投资会有较大增长,特别是投资领域的进一步放开,
将激活民间投资,再加上外商对在中国投资的长期看好,将推动民间投资的较快增长。中国随着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日益显现,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并将在东亚产业分工中居于枢纽地位。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将使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明显下降。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也将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增添活力。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虽少,我国的经济增长受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约束,资源进口的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加重,会加大经济增长的成本。人口的老龄化也将影响到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高成本时代已提前到来。
从长三角看,竞争与合作是主流。但也不能忽视产业结构的雷同化和低水平重复。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带创造了全国40%的GDP,其中,%。“十五”期间,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开始有了质的飞跃。近年来,随着区域内交流层面的升级和部门合作的全面展开,区域内三省市战略方针开始出现重大调整,协调机制也相应建立。随着人才、文化、信息等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区域内部政策与制度走向统一协调,生产要素实现无障碍流动,长三角内部产业整合正在向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方向迈进。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只有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展开差别竞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产业结构演进态势
就全扩能将被结构高度化所代替,以新型工业化和重工业化为导向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