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孟浩然诗鉴赏.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孟浩然诗鉴赏.docx

上传人:shugezhang2 2022/4/13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孟浩然诗鉴赏.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孟浩然话鉴赏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活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第三,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活响。
荷花的香气活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活脆,所以是活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活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活响,那样悦耳活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活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活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诗的写法上乂吸收了近体的音律、形式的长处,中六句似对非对,具有素朴的形式美;而诵读起来谐于唇吻,乂有金石宫商之声(严羽《沧浪诗话》)。
三:春晓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看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鉴赏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白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乂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乂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活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乂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乂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