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福利院儿童特点.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福利院儿童特点.doc

上传人:小辰GG1 2022/4/13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福利院儿童特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福利院儿童特点、分析及应对
1行为特点
进入福利院生活的儿童,一些基本的道德是非标准逐渐建立起来,一些生活技巧也逐渐掌握。但由于从小在福利院的大环境长大,自信心通常比较低,安全感弱,对别人缺乏信任,
又未能掌握足够的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任关系,如儿童对社工的关心询问采取不回答的方式,拒绝社工为其保管东西。又如他们经常会问明天是哪一位社工过来,会经常追问已经完成任务离开的实习生去哪里了。
焦虑
焦虑是儿童情绪障碍的重要表现。小年龄儿童的常见焦虑情绪是过分担心与最亲近的或
所依恋的人分离,亦称分离性焦虑,如与父母分开时就大哭大闹。而小学组的儿童则表现为害怕他人的遗弃”和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焦虑、丧失信心,如功课上遇到没学过的问题马
上会很心急地请教社工,担心自己不能完成在作业,成为不听话的孩子。
哭闹与逃避
哭闹是孩子发泄情绪的本能,而类家庭儿童哭闹的情绪较普通的儿童要更频繁一些。儿童在失去玩具,或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不采用说的方式表达,而是直接通过哭闹来引起他人的关注。对于自己的过错和责任则常采用逃避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暴躁与否认
他们对于使自己不满意的现象表现出更高的愤怒感,容易暴躁,常因小事指责其他同住
小孩。如下棋输掉的儿童,他们常常会表现出输不起”的态度,愤怒地扔掉棋子,大声呵斥
同伴再来一局,又如对于抢夺自己玩具的同伴会用力地把其推倒。
儿童好胜的心理则使他们对自己的错误表现出更多的否认态度,如为了能赢棋,儿童会在下
棋过程中偷偷移动棋子位置,当被发现后,他们就极力地否认这种行为,以此来逃避被指责。
(四)社工介入的方法
在生理和心理上特殊的原因,需要社工投入更多精力和运用正确的态度、方法去对待他们,让其感受到爱和归属的需要,从而激发其个人良好的内在成长动机,更好地完成社会化
发展和认知能力提高的任务。他们是一群渴望被爱却又很小心释放自己的爱的儿童,在面对
这类儿童时,社工必须把握好关注的尺度,万万不能让孩子感到社工不理会或不关注他们的需求。通过社会学习理论”正向加强法”可以使这些儿童其释放出内心压力、了解自己的长处、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出理性的思考及增进情商。
其中,幼儿期的孩子对世界的学习方式以游戏为主,因此可以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
使学龄前的儿童逐渐构建起社会行为方式以及社会规范意识。而小学期的儿童,其特征是开
始为应对由父母、同伴、学校以及复杂的现代社会提出的挑战而付出努力,这时,儿童使用
内部特质建构自我概念的能力源于儿童逐渐增长的认知技能。当小学阶段的儿童在理解自己
有多大能力时,他们开始使用社会比较的方法,通过与他人比较来判断自己的能力水平,而
当其自尊受到威胁时,他们就会选择向下社会比较,通过和能力不如自己的人进行比较,以
确保自己处于领先地位,从而保持自己成功的形象。
针对上述儿童的行为特点和情绪问题,结合儿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社工在介入时,
可以尝试观察分析案主的问题和需求,保持对案主的关注和需求的满足,激发了案主的正面
情绪和行为,发挥人际关系的影响作用和环境的约束作用。
1、对不良行为的介入
(1)对破坏性行为的介入
对于儿童的破坏性行为,当指责和惩罚不起作用,就得改变方法,如尝试与小朋友独处或给予其需要的关注,同时得安抚被破坏了建造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