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读书演讲稿一、“读书漂流”的由来“读书漂流计划”起源于一批有想法的语文老师, 他们在教室里设读书角, 设读书角与不设读书角的班级学生对语文感觉不一样。这就像家里有书、没书, 对孩子影响不一样。所谓“书香门第”, 家里藏书很多, 小孩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 不想进步, 不想有气质都难。在海门的小学里就开展了同学间相互推荐好看的书目, 向同伴荐书的活动。教育局的许新海副局长用大篷车把书带到薄弱学校, 学生兴奋、投入的样子, 让人欣慰。我看了大家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后, 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一种是担忧, 担心这位老师会成为你们中最差的一位; 另一种是怦然心动的感觉, 看了之后, 也点燃了我的思想火花。这些老师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像钻石一样璀璨。之所以形成这种差距,是水平问题,还是思想问题,还是人家拖你的后腿。因此, 我觉得今天有必要聊一聊“读书、论书、品书”这个话题。二、读书的境界今天我带了一些书过来,我把它们分分类: (一)纯技术层面型如《初中语文中考试题解析》《图形板书简明教案》前者虽然出题方向和我们南通有不相符的地方, 但我看它可以打开我的思路; 后者是一位普通的老师所写, 写的东西也不艰深, 里面收录了他的板书和教案, 他就是在板书、教案如何吸引学生上动脑筋,化枯燥为生动。(二)智慧管理型如《帕夫雷什中学》《优秀是教出来的》前者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 他在这本书主要介绍他做了这所中学校长后做了哪些具体事情, 然后在这些具体事情中加以提炼教育规律。这所中学在前苏联很偏僻的地区,但他为这所学校做出了很大贡献。后者是一位美国教师——隆. 克拉克所著, 他被评为全美优秀教师, 还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这本书同样没有鸿篇大论, 作者是将在日常教学中的 55 件小事悟出的教学心得写了出来。作者任教的那所学校位于一个只有 600 人的小镇上,那个学校一个老师都不愿去, 但作者选择了留下, 而且做得很出色。大家不管面对八个人一个班,还是四十个人一个班,你都要进行管理,张校长说过: “要用智慧管理。”学不一定能学到真经, 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提炼。(三)精神层面型如《庄子探奥》《晏子春秋》《老子的帮助》这类书是磨脑子的, 读的过程就是在跟自己较劲。我常会读不下去, 然后看其它的, 过一段时间再看。这些书里的内容有着几千年的积淀, 含有人类的大智慧, 甚至可以说带有宗教性质,因为它解决我们精神上的困惑之处。(四)体验生活型如《九寨沟黄龙旅游指南》读这种书可以让我体验美好生活, 同时可以充实知识, 把自己旅游的收获带进课堂, 如摄影作品, 丰富生活阅历, 开阔眼界。还能起到愉悦身心,享受美的作用。有一对教语文的夫妇坚守在穷山沟里教书, 他们花钱买了一部相机。在游历祖国山河时, 他网们就把所到之处的风景拍摄下来。这些照片会出现在他们的课堂上, 学生虽然很少能走出山沟沟, 但当他们看到照片时, 视野不再局限, 他们会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大自然。做老师, 可以愉悦自己( 来源: 文秘网 ), 也可以愉悦孩子。著名教育家冯恩洪认为,一个人会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遗传因素, 二是教育因素, 三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先天的,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