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十一五规划学习体会“十一五”欲破九大命题新农村“新”在哪里半月谈消息:“面向未来, 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的这句话,是对过去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动员, 让人倍感振奋, 充满憧憬。当我们理性地审视即将来临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个重大命题摆在面前,亟待破解。这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新农村建设,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议》中的亮点之一, 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解释说:“新农村的‘新’,就‘新’在农村的发展, 既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也能够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指出, 提出新农村建设是基于两个判断: 第一,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还非常明显,要达到 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 第二, 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事实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 都会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温铁军说, 与时俱进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当前中国非常紧迫的“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出来, 既符合我们国家的客观需要, 也符合国际上通行的规律。《建议》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一共 20 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看得出来,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既有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容, 又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内容; 既有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容, 又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提醒说, 新农村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单纯改变村容村貌,要防止在实践中将其狭隘化甚至低层化。自主创新,一个战略课题在《建议》中, 自主创新是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出来的。在胡锦涛总书记的论述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很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贯穿发展诸多方面的事情, 是一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近年来, 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虽然有所提高, 但总的说来,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技术含量不高。前不久,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中徘徊是重要原因。国家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指出,中国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要增强国家实力,需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落实自主创新的战略,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支撑。常修泽认为,需要完善和创新的制度包括:一是产权保护制度, 二是风险投资制度, 三是技术入股和技术期权制度, 通过对创新技术的评估、作价、折股, 推进“技术资本化”, 给技术人员安上激励机制的“马达”。产业结构,期待进一步优化目前,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不容乐观。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在“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偏差: 一是产业结构偏离了原来的目标, 第二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增长缓慢; 二是就业结构调整没有达到预期, 第二产业资本深化排斥劳动力的同时, 第三产业吸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