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文档名称: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ppt

格式:ppt   大小:1,634KB   页数:6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ppt

上传人:我是药神 2022/4/15 文件大小:1.6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POWERPOINT
1
AO分型和Evans-Jensen分型这两种是最为常用的转子间骨折的分型,在这两种分类中,AO分型又更为通用。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分类的中心是稳定性的概念。稳定的稳定的非解剖复位。总之,复位的目的是获得骨折的稳定性。复位方法可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无论骨折类型是否复杂,均应首先试行闭合复位。复位时应用牵引床进行牵引。根据骨折类型,患肢可处于中立位或轻度外旋或内旋位。对于严重粉碎骨折,特别是小转子明显移位者,需加大外旋以闭合内后侧骨缺损。如调整复位牵引可内后侧骨缺损依然存在,则应考虑:①切开解剖复位,⑦应用截骨术或股骨近端内移来获得稳定的非解剖复位。 近年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不断发展更新,其中常用的内固定物分为两类:一类是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如Richards钉板、DHS、DCS等;另一类是髓内固定,如Ender针,带锁髓内针、Gamma钉、PFN等。
滑动加压髋螺钉系统内固定
二十世纪70年代,滑动加压髋螺钉系统开始应用于一些转子间骨折的加压固定。髋拉力螺钉进入股骨头的深度是获得对近端骨折块最大把持力至为重要的因素,~1cm以内。髋拉力螺钉套筒与侧方钢板的最佳角度一直存在争议。许多作者认为,钢板角度为150°时最好,因为此时拉力螺钉的角度与股骨颈内的压力骨小梁更为平行,理论上讲,此时螺钉于套筒更易滑移,也降低了内植物因折弯而断裂的机率。但临床上135°的髋加压滑动螺钉与150°的在加压能力方面并未发现有明显区别,实际中转子间骨折钢板因折弯而出现断裂的报告也极为罕见。150°拉力螺钉植入时其位置容易偏向股骨头上方,要将其准确置于股骨头中心有一定难度,这样会造成螺钉切割股骨头脱出的几率增加。而135°的装置安放容易,且临床效果与150°的类似,因此应用更为广泛。更大角度的钢板目前仅适用于有严重的股骨颈外翻及骨折更靠近远端的病人。临床上常用的135°的髋加压滑动螺钉尽管加压螺钉在股骨头颈内的理想位置仍有争论,但均同意应位于股骨头颈的中央或稍偏下后方。股骨头颈的前上部为骨质最差的部位。
DHS主要特点
1)螺钉在股骨头内固定作用强,即使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亦能有效固定;(2)套简内滑行机制可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或髋臼,负重的压力可直接传导至骨,而非内固定物;(3)保持骨折端复位并嵌紧,减少不愈合。也就是说DHS主钉为一根较粗的螺纹钉,钉的近端为粗螺纹,远端是滑动槽,侧方为套筒钢板,粗螺纹钉远端可在套筒上滑动,具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当局部肌肉收缩或下肢负重时,钉远端可在套筒的滑动槽内后退,使骨折断端之间出现压应力,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
DHS不能用于反转子间骨折
病例1 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DHS内固定
病例2 女性,88岁
DCS的优点
:⑴它可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螺钉的入点,手术操作方便。动力加压拉力螺钉与钢板呈95°角,适合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特点,符合髋部的生物力学要求;⑵DCS类似悬臂梁系统,负重时负重力首先加于钢板的短臂,然后再分散至各螺钉上。由于应力分散,骨折端不易变形,且借助长拉力螺钉使固定呈三角化,固定异常牢固;⑶DCS入点高,因而可于骨折近端增加了数枚螺钉固定,增加了骨折近端的抗屈曲、旋转能力,达到牢固固定,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⑷DCS近端带有的2个松质骨钉孔,可打入两枚松质骨钉到股骨颈或股骨颈基底部,有效地控制股骨近骨折端的旋转。
DCS和95度切割钢板治疗反转子骨折
病例1 DCS治疗粉碎转子间骨折
病例2 DCS治疗反转子骨折波及转子下
股骨头-髓腔髓内针
主要有Gamma钉、PFN、Unioex钉等,其特点是通过髓内针插入一螺栓至股骨头颈。其优点主要如下:有固定角度的螺栓可使股骨颈干角完全恢复;有效的防止旋转畸形;骨折闭合复位,髓内固定使骨折端干扰减少,提高愈合率;中心位髓内固定,内固定物所受弯曲应力较钢板减少,内固定物断裂发生率降低。目前股骨头-髓腔髓内针已逐渐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粉碎、不稳定型的首选固定方法。
股骨头-髓腔髓内针病例
股骨头-髓腔髓内针病例
人工关节置换术
转子间骨折在患者骨质疏松严重、骨折粉碎程度较高时,可考虑行人工假体置换,但对于活动要求不高、而且预期寿命不长的老年患者而言,这一较大手术就显得没有必要。对于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即使类风湿关节炎未累及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