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武山县十三五交通发展规划(2016年一2020年)武山县交通运输局O一五年十一月“十三五力交通发展规划目录第1章“十二五”发展回顾与评价1“十二五”发展基本情况及特点・1“十二五”交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5第2章发展形势及要求•6交通运输发不优的施工单位实行末位淘汰,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优质工程。
三是创新管养机制,全力以赴保畅通。制定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细则》,组建了县乡村养护站和专业养护队伍,严格落实农村公路属地管理、专群结合、划段包干的管养机制,全面推行日常管养和集中养护、专业队伍养护和家庭承包养护相结合的“2+2”管养模式,保证了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全覆盖。
(三)确保“三个到位”,全面建设幸福和谐路。我们按照扶贫攻坚、交通先行的思路,突出规划引领,狠抓责任落实,全力保障农村道路建设顺利实施。一是规划到位。坚持建养并重、路运一体,科学编制《武山县农村公路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把农村公路建设与国省干道规划相结合,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健全完善交通网络,同步发展农村客运和物流货运,全县农村公路像一条条“输血”、“造血”的毛细血管,联起了每个村庄、每个群众的小康梦想。二是发动到位。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组织群众全程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道路设计、质虽监管等关键环节由群众议、群众定、群众管,激发了群众热情,赢得了群众信任。三是责任到位。
全面落实农村道路建设政府主体责任,把农村道路建设管养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对责任落实不到位、进度缓慢、质虽不达标的乡镇和部门,严肃问责,真正把农村公路建设责任落到了实处。
“十二五”交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县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
较为合理和完善的交通网络,使全县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为全县经济社会乂好乂快发展起到了有力支撑。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交通互联互通的要求相比,我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
1、农村公路通达深度、通畅程度不够,网络化程度偏低。
近年来,通过大规模建设,全县农村公路网形态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总体上网络化程度仍然偏低,与干线公路网衔接匹配不足,公路网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匮乏、投入少。目前,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省上补助标准为每公里50万元,而我县实际造价为每公里64万元。由于我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困难,资金短缺,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致使交通部门欠账修路,压力较大。
3、农村公路保安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危桥、老桥承载能力较低,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和交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山区及边远地区部分农村公路由于缺少桥涵构造物及配套防护设施,公路的抗灾能力极低,存在安全隐患。
4、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系不完善。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系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明,资金未完全落实和养护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迫切需要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系,保障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
5、城乡客运发展缓慢,现代物流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客运车辆投放不够,车辆通达深度不够,客运站点建设滞后,致使班车无法正常停靠,班线客运定线运行不能适应群众出行。
第二章发展形势及要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公路交通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总虽不足、结构不优、效率不高、实力不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交
通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的战略地位没有变,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趋势没有变。要科学把握适度超前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坚决避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坚决避免丧失宝贵的发展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交通需求增长潜力巨大,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实施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公路交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创造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章发展思路及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
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甘肃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及我省经济、文化、生态三大台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按照“适度超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