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铁路无砟轨道铺设.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铁路无砟轨道铺设.docx

上传人:haha 2022/4/1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铁路无砟轨道铺设.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铁路无砟轨道铺设


管段内采用CRTS I轨道板铺装工程范围为D1K182+040~DK257+。
根据线下工程进度安排,轨道板铺设于2022年2制点TNP在二级控制点SNP的基础上测设,间距不大于70m,成对设置在线路两侧(一般为60m,设置在两边接触网支柱上)。三级控制点TNP组成粗调和精调施工的控制网。利用自由设站法测设三级控制点,在每个置镜点测量三个测回,以减小观测误差,置镜点间距不大于140m,并利用最小二乘原理进行平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点位误差小,控制网均匀统一,无弱点存在,控制网稳定性较高。
(含线下工程评估)

1)路基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评估工作根据下列资料综合分析
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路基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施工过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级配、地基和压实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
(2)路基沉降预测采用曲线回归法,并满足以下要求
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后不少于3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作多种曲线的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低于
。沉降预测的可靠性经过验证,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大于8mm。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最终的沉降预测时间满足下列条件:
s(t)/s(t=∞)≥75%
式中:s(t):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s(t=∞):预测的最终沉降值。
注:沉降和时间以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为起始点。
(3)路基沉降的评估结合路基各观测断面以及相邻桥(涵)隧的沉降预测情况进行,预测的路基工后沉降值不大于15mm。
2)桥涵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评估前收集下列资料:
桥涵沉降及变形观测资料。桥涵地段线路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桥涵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施工过程、施工核查和原材料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
(2)桥涵基础沉降分析评估采用曲线回归法。对于预制梁桥,基础沉降按架梁前、后两阶段进行;对于原位施工的桥梁及涵洞,基础沉降根据实际施工状态及荷载变化情况,划分多个阶段。
根据桥涵实际荷载情况及观测数据,作多个阶段的回归分析及预测,综合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首次回归分析时,观测期不少于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3个月,对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不少于30天。利用两次回归结果预测的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大于8mm。两次预测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少于3个月,对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不少于30天。桥梁主体结构完工至无砟轨道铺设前,沉降预测的时间t满足以下条件:
s(t)/s(t=∞)≥75%
式中:s(t):预测时的的沉降观测值;s(t=∞):预测的最终沉降值。
(3)处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当墩台沉降值趋于稳定且沉降总
量不大于5mm时,可判定沉降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
(4)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上部结构的变形符合以下规定:
终张拉完成时,。扣除各项弹性变形、终张拉60天后,L≤50m梁体跨中徐变上拱度不大于7mm;L >50m梁体跨中徐变变形不大于L/7000或14mm。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根据梁体变形的实测结果,确定梁体的实际弹性变形及徐变系数,并按下式估算无砟轨道的最早铺设时间t:
?Δ弹性≤Δ允许
式中:Ф(∞):根据实测结果确定的混凝土徐变系数终极值;Ф(t):根据实测结果确定的铺设无砟轨道时混凝土徐变系数;Δ弹性:实测梁体终张拉后的弹性变形;Δ允许:L≤50m为10mm;L>50m为L/5000或20mm。
(5)预测的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变形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铺设无砟轨道。
3)隧道评估方法
(1)评估前收集下列资料: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资料。隧道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等相关设计资料。隧道开挖地质描述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IV~VI级围岩地段基底承载力检测情况、施工监控量测资料、仰拱施工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