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96].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96].doc

上传人:brozn 2022/4/15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96].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和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学****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实在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和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 J/4 ,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屡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指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根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4、检查预****br/>⑴ 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
⑵ 释词: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进步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详细经历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答复导入问题
同学们找到造成这刚刚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了吗?
明确:
例:刚刚那个女大学生因为没有格物致知精神,没有理论才能,所以她的动手才能比较差.。
我觉得这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没有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格物致知精神,而中国的学生在这个文化背景之下,也是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偏向和抽象思维,而不愿意动手,才造成了刚刚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
2、整体分析课文内容
⑴ 师:这两个同学答复得非常好,实际上,造成了刚刚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缺少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精神既然这么重要,“格物致知”中国词终究是上面意思?
明确:格物致知就是“从探察事物而得到知识”的意思.“格物致知”作为一种精神,是指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得到知识的一种精神。
⑵ 师: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理论才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⑶ 师:作者说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是怎样阐述的?
(学生阅读课文,挑选信息,合作讨论,形成一致观点)
明确:前面两位同学总结得很好,我认为作者讲了三方面的道理来证明“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论点的:
道理⑴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
道理⑵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
道理⑶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存一个疑心求真的态度,靠理论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和理论才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