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30].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30].doc

上传人:brozn 2022/4/15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30].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设计者:佛山市南海区罗村一中 梁旭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才能
,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2。学****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和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

明确:
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途径: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阐述:举王阳明“格”竹的事例,反面论证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他在《传****录》表达“格竹子”说:“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3。从现代科学开展的历史来看,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途径是怎样的?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进展论证,是如何展开阐述的?
明确:
真正“格物致知"的目的:寻求新知识。
途径:实地实验。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阐述:
(1)举研究竹子的例子,正面论证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就要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2)举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不知所措的例子,反面论证中国学生大都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3)举“我”本人经历的例子,反面论证光“用功”埋头读书,不去动手理论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4。丁教授举自己的经历为证,有什么好处?
明确:
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真实又亲切,有助于拉近和读者的间隔 ,获得更好的演讲效果,同时也强调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增加观点的可信度。

明确: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详细的方案,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的,以作为整个探究过程的向导。
(3)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目光、勇气和毅力.
6。你能从古今中外的科学史中找到一些正面的事例来印证“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很重要”这一观点吗?
明确:
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
爱迪生通过反复实验创造电灯;
居里夫人通过反复实验发现镭元素;
麦哲伦经过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圆的;
富兰克林利用放风筝来捕捉雷电;
莱特兄弟经过屡次试飞实验迎来成功;
弗莱明通过反复实验发现青霉素;
袁隆平通过反复实验育成杂交水稻;
屠呦呦对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终于获得了***。

明确:
先从正面解释“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然后从举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反面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最后举研究竹子的例子,正面论证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就要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举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不知所措的例子,反面论证中国学生大都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举“我”本人经历的例子,反面论证光“用功”埋头读书,不去动手理论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学生进展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通过对传统教育下的“格物致知”的目的、途径和真正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