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10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cby201601 2017/2/15 文件大小:1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提起西方哲学上的两大重要人物, 一个是柏拉图, 另一个就是康德。虽然说康德思想很多都陷入绝对性, 被同时代和后世所批判, 尤其是黑格尔的修正, 和叔本华的”另辟蹊径”但康德哲学奠定了近代哲学的根基。先简单介绍一下伊曼努尔· 康德的生平,生于 172 4 年4月 22 日的东普鲁士哥尼斯堡,自幼养成了一种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道德情操。在哥尼斯堡大学完成学业后, 留校任教, 除讲授物理学、哲学外, 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 1770 年,他由讲师升任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 并一直保持这一职位至退职。 18 世纪 80年代, 他曾两次出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他终身未娶。 1804 年2 月 12 日去世。康德生活作息的规律性,使被不同时代人们所称道的。开始我还有些怀疑,读了《实践理性批判》之后,我深深地相信, 读他的书尚应在固定时间下潜心研读方可, 更何况写书者。我选取《实践理性批判》( 商务出版)的 118-144 , 作为读书笔记的读本。先说明康德对《实践理性批判》的预设。在《道德形而上学》中康德将意志自律作为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个先天综合命题的解决, 延伸到《实践理性批判》中, 引向自由意志的自己立法, 确定了自由意志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按照康德后来在《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中的说法, 实践理性批判应当阐明的只是纯粹实践理性, 并为此而批判理性的全部实践能力。如果它在这一点上成功了, 那么它就不需要批判这个纯粹能力本身。”因为如果理性作为纯粹理性现实地是实践的, 那么它就通过这个事实而证明了它及其概念的实在性, 而反对它存在的可能性的一切玄想就都是白费力气了。”(P4) 在泛论中, 《实践理性批判》中对道德律的论证主要是在”辩证论”中提出的。纯粹理性是辩证的, 即易受到一种不可避免的幻想的或实践上对于行动的关系。他要求有一切条件的绝对总体作为任何出现为有条件的东西的必然的先决条件。可是有一切条件的这个总体不能在现象范围内找得到, 理性就进行在物自体的范围里来寻找。为了能进行纯粹实践理性辩论,需要假定意志是由一条普遍规律的形式而不是有任何内容所决定的。至善有两种成分, 德行的实现, 和完整的幸福。”如果道德律作为至善条件也已经被包括在至善概念中了, 那么就不仅仅至善是客体而且就连他的概念及他的通过我们的实践理性而可能的实存的表象,也同时会是纯粹意志的规定根据了。”(P119-120) 即是说,唯一纯粹的动机就是道德律本身, 因为如果意志是为一个称为善的对象所决定, 他就会不是纯为道德律所决定的了。至善不仅仅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而是最大的道德的善与最大的幸福一致。至善是纯粹实践理性在其实践应用中基于理性需要设定的一个至上的无条件的客体, 它是纯粹实践理性的整个对象; 然而, 至善不能因此被看作意志的决定根据, 意志的决定根据必须始终置于道德法则之下, 而至善只是道德法则在决定意志的过程中促进和实现的一个客体。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道德律的论证主要是证明一个上帝的必要性;而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则增加了一个灵魂不朽的必要性。至善意指无上、完整的东西, 它包含德行( 即无上的善) 和幸福:“德行和幸福一起构成了一个人对至善的拥有“(P 122 ) 。德行是我们追求幸福的无上条件, 即只有德行才使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