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主债务人犯骗取贷款罪,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是否有效?.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主债务人犯骗取贷款罪,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是否有效?.docx

上传人:baibai 2022/4/1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主债务人犯骗取贷款罪,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是否有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主债务人犯骗取贷款罪,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是否有效?
主债务人犯骗取









主债务人犯骗取贷款罪,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是否有效?
主债务人犯骗取贷款罪,借款合同及担保合同是否有效?
案情介绍
2022年5月21日,刘某与A银行签订《综合授信合同》,约定刘某向A银行借款101万元,并对利息、罚息等违约责任进展了约定。朱某与A银行签订《保证合同》,约定其对借款进展担保。刘某未如约还款,后因犯骗取贷款罪,被判处刑罚,并被要求退赔上述101万元。现A银行要求朱某担当保证责任,应否支持?
观点分歧
在探讨时,对此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亦无效。
理由为: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理由是: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有三个,第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实力;其次,双方意思表示真实;第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本案中,刘某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供应虚假信贷资料,与出借人之间未达成发生民事法律行为的真实相同的意思表示,主合同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刘某借款的行为已经被生效刑事判决认定为骗取贷款罪,主合同违反了刑事法律规定,损害国家金融机构经济管理秩序这一社会公共利益,故应为无效合同。依据物权法第一百零一七十三条之规定,主合同无效,除法律明确规定外,作为担保合同的从合同亦为无效合同。










其次种观点认为:主合同有效,担保合同亦有效。理由:本案签订的《综合授信合同》系可撤销合同,A银行未申请撤销,故该合同有效。
详细理由如下:
1、在同一当事人之间,因不同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应分别审理。《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128规定同一当事人因不同事实分别发生民商事纠纷和涉嫌刑事犯罪,民商事案件与刑事案件应当分别审理,主要有以下情形:〔1〕主合同的债务人涉嫌刑事犯罪或者刑事裁判认定其构成犯罪,债权人恳求担保人担当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