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章缺氧
本讲稿第一页,共二十七页
一、概述
氧的获得和利用
大气 肺泡 血液 细胞利用
气 道
肺通气
呼吸膜
肺换气
循环系统
外呼吸
定义: CAO2 与CVO2之间的差值,即组织利用的氧
正常值: DA-VO2=CAO2-CVO2=19-14=5 ml/dl
影响因素:组织代谢率;
血氧分压;
血流速度;
ODC.
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二十七页
三、各型缺氧的原因及血氧变化特点
(一)乏氧性缺氧(Hypoxic Hypoxia)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组织
供氧不足,又称低张性缺氧。
1.原因: ①吸入气的PO2↓;
②外呼吸功能障碍;
③静脉血流分流入动脉:
右→左分流
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二十七页
(一)乏氧性缺氧(Hypoxic Hypoxia)
2. 血氧变化特点:
PaO2↓;CO2max正常;CaO2↓;SaO2↓;
Da-v O2↓或正常;发绀。
发绀: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
发绀=缺氧?
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二十七页
(二)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Hb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血氧含量减少,或与Hb结合的氧不易释放导致的缺氧。
1.原因:
①Hb的数量↓:贫血
②Hb质的变化:CO中毒、高铁 血红蛋白血症
③Hb与O2亲和力↑:输入大量库存血、输入碱性液、
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二)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2.血氧变化特点:
PaO2正常; CO2max↓或正常(亲和力增强) ;CaO2↓或正常(亲和力增强) ;SaO2正 常;Da-v O2↓;发绀(-)
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三)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
因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
1.原因:循环障碍→组织供血↓→供O2↓
全身 : 休克、心衰
局部 : 栓塞(心梗)
2.血氧变化特点:
PaO2正常;CO2max正常;CaO2正常;
SaO2正常; Da- vO2↑;发绀(+)
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二十七页
(四)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
1.原因 : 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
①线粒体功能受抑制:氰化物、H2S、鱼藤酮 、
巴比 妥、 抗霉菌素A、砷化物等
②呼吸酶合成障碍:如硫胺素、尼克酰胺、
核黄素缺乏
③线粒体损伤:放射性损伤、细菌毒素
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
(四)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
2.血氧变化特点:
PaO2正常;CO2max正常;CaO2正常;
SaO2正常;Da-v O2↓;发绀(—)
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二十七页
缺氧的病因分类
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二十七页
四、缺氧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
(一)呼吸系统
1. 代偿性反应: 取决于缺氧的程度、时间
PaO2↓ → 外周化学感受器 → 呼吸深快 → 胸腔负压↑
肺血流量↑ ← 心输出量↑ ← 回心血量↑
2. 呼吸功能障碍
1) 中枢性呼吸衰竭:影响CNS能量代谢
2)肺水肿:
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七页
(二)循环系统
1. 代偿性反应
1) 心功能 HR↑、心肌收缩↑ 、 CO↑
2) 血流重分布 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