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缺铁贫血
目录
定义
发病情况
预防
治疗
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铁的代谢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预后
定义
由于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缺铁贫血
目录
定义
发病情况
预防
治疗
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铁的代谢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预后
定义
由于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发病率高
高危人群
妇女,尤其是育龄妇女
婴幼儿
儿童
我国某些地区部分人群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6月—2岁婴幼儿
育龄妇女
妊娠3个月
10—17岁青少年
缺铁
%—%
%
%
%
缺铁性贫血
%—%
%
%
%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症群,
而不是一种疾病。
铁的代谢
铁的分布
铁的来源和吸收
铁的运输
铁的再利用和排泄
铁的贮存
铁的分布
贮存铁
功能状态铁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血红蛋白 66%
肌红蛋白 15%
酶和辅因子 <10mg
转铁蛋白和乳铁蛋白结合的铁 3—4mg
铁的需求增加
育龄妇女
婴儿
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和青少年
铁丢失过多
主要是慢性失血:
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肿瘤
钩虫病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痔疮出血
月经过多
子宫肌瘤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临床表现
一、贫血的表现
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促、眼花、耳鸣等。
临床表现
二、组织缺铁的表现
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吞咽困难。
临床表现
三、体征
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燥、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部分患者有反甲或脾脏轻度增大。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二、骨髓象
三、生化检查
血清铁降低
总铁结合力增高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血清铁蛋白降低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增高
诊断
应该包括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明确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或原发病。
缺铁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缺铁性贫血
鉴别诊断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慢性病性贫血
铁幼粒细胞贫血
治疗
一、病因治疗
二、补充铁剂
口服铁剂
胃肠外补充铁剂
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
铁剂补充以口服为首选
注意事项:
同时口服维生素C
不要同时与阻碍铁剂吸收的食物同服
必须补足贮备铁,以防复发
治疗原则
很快自觉症状缓解
7天网织红细胞上升达高峰
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
1---2月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治疗原则
,血红蛋白不上升,应该考虑
慢性疾病
活动性出血
药物是否合格
铁剂吸收不良
诊断错误
治疗原则
,可以改用胃肠外给药。
所需补充的铁(mg)=[150-患者Hb(g/L)]*体重(kg)*
预防
营养知识教育
落实妇幼保健工作
改进婴幼儿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
及时添加辅食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补充铁剂
防治钩虫病
及时治疗各种慢性出血性疾病
铁强化食品:依地酸钠铁
预后
取决于原发病是否能够治疗彻底。
谢谢!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