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君清臣能铸霸业
刘怀忠 劝说别人,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巧舌如簧,顺风使舵,跌宕起伏,迂回转折;言语冒失,犯上冲突,夹枪带棒,言快语直。其效果天差地别,这里边有很多技巧,登门槛说就是其中的一种。
君清臣能铸霸业
刘怀忠 劝说别人,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巧舌如簧,顺风使舵,跌宕起伏,迂回转折;言语冒失,犯上冲突,夹枪带棒,言快语直。其效果天差地别,这里边有很多技巧,登门槛说就是其中的一种。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些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普通的芸芸众生,及所谓的谋衣糊口之辈,自不别说;即使是人中龙凤,及所谓的建功立业之人,能做到的也是屈指可数。就连《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清明的贤君齐威王也要靠邹忌这样的能臣讽喻。
邹忌身材出众,相貌堂堂。他对自已的容貌很自负。一天早晨,穿衣戴帽后,看到镜子里自已的英姿,就想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城北徐公一较高低。于是就这个问题,分别请教妻、妾,妻、妾都说邹忌美,徐公哪能比得上。邹忌不相信,第二天又请教客人,客人也认为邹忌比徐公美。等到第三天徐公来访,邹忌觉得不如徐公美,对镜自照,相差十万八千里。晚上睡下,思量自己被忽悠、受蒙蔽的原因:妻子之所以认为自已美,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妻子偏爱自己; 妾认为自已美,是因为害怕自己,昧着良心,睁着眼晴说瞎话;客人认为自已美,是因为客人有求于自己而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以此为喻,提醒威王:三宫六院、宫女太监,莫不偏爱大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朝庭大臣,莫不害怕大王;今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疆土方圆千里,城池一百二十座,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由此观之,大王所受的蒙蔽太深了。齐王如受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当即下令,悬赏求谏。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忠臣贤士,能批龙鳞,捋虎须,太岁头上动土,当面指责齐王的过错,受上等奖赏;拉不下情面,患得患失、瞻前顾后的臣子谋士,能上奏章规劝齐王,受中等奖赏;胆小怕事,明哲保身,能在公共场所议论齐王的过错,传入齐王耳中,受下等奖赏。命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几个月之后,偶尔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说的了。燕、赵、韩、魏听说后,都来齐国朝见,这就是所谓在朝庭上胜了别国。
通读全文,给我们的感觉是邹忌的能,齐王的清。红花绿叶,相得益彰。邹忌是能臣,战国时代齐国人,齐威王时任相国。邹忌气宇轩昂,光彩照人;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奖励贤臣,处罚奸吏。他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而著称。邹忌进谏成功的关健,充分体现在他劝说别人的高超艺术和技巧上。他的谏词多是以小喻大,以微见著:从生活琐事到治天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委婉含蓄,娓娓动听。齐威王本是个不务正业的国君,贪图享受,迷恋弹琴,九年不理朝政,国力日衰,邻国乘机进攻。当时的齐国内外交困,风雨飘摇。能臣邹忌,那时只是一介布衣,急于拜见规劝齐王,但君深似海,谈何容易。聪明的邹忌投其所好,自称是高明的琴师,特来给齐王抚琴。齐王很高兴,立即召见邹忌。邹忌首先恭维齐王琴艺高超,大弦声音庄重,就像一位明君,小弦清晰明朗,恰似一位贤相,指法灵活协调,好比国家的政策法令。接着以琴喻理,用琴声比治